系列专题:《成功离你有多远: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
很多时候,“差不多”就是差很多。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993年全国小麦价格开始上涨,一家私营面粉厂的业务员来到小麦产区采购小麦。这时产区的一些粮库大都是待价而沽,不想卖粮食,经不起业务员的纠缠,粮库的负责人说:“粮食有的是,卖给你也行,一吨1000元,你要不要?” 这位业务员拿不定注意,他不知道自己出来这半个多月全国的小麦涨到什么价钱了,于是给公司老板发电报问:“一万吨小麦,每吨1000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 老板看到电报后生气地对秘书说:“真是乱弹琴,哪有这么高的价格,现在最高的价格也不到900元,给他发电报,就说价格太高!” 秘书赶紧跑到邮局发了个电报:“不太高”。

没几天,业务员带着签订的购销合同回来了,老板莫名其妙,追查原因才知道,秘书发电报时,“不”字的后面少了个句号。如果履行合同势必给公司带来100多万的经济损失,后来经过多次协商赔偿了对方15万元才算了事。当然这位秘书不久就被辞退了,而他在当地再也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远走他方。 是啊,“不太高”和“不。太高”不是差不多吗?可是就是差了一个小小的句号,却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位“差不多先生”也只好背井离乡了。 “差不多”有时会差很远,无论是相差0.1mm还是0.1s,都是毫厘之差,天壤之别!竞技场上,冠军与亚军的区别,有时小到肉眼无法判断。比如短跑,第一名与第二名有时可能相差0.01s;又比如赛马,第一匹马与第二匹马相差仅半个马鼻子,差几厘米而已。但是,冠军与亚军所获得的荣誉与财富却相差天壤之别,全世界的目光只会聚集在第一名身上。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品质总是可以允许存在一个AQL值(可接受质量水平),AQL值意味着我们做任何事总是有个偏差。假如每一道工序可允许0.1%的不合格率,那么一个流程(假设由100个工序组成)结束后产品的合格率只有37%。这就是我们的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故事。如果我们的工作每天可以允许1个偏差,那么一个庞大的公司能经得起多少个1%的偏差?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问题就是这个差不多真的就是差不多吗?其实差不多意味着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