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改变命运: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
谨将此书献给 母校南开大学和故乡柳州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国库的殷实,也不取决于它城堡的坚固或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在于它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尚。这才是真正的要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 生活既是战场又是市场,不胜不赢等于下岗,哪怕你有一份工作,还活着。
![第1节:章节标题](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20762037979.jpeg)
——作者题记 专家书评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再造的温和而切实的读物。在全球化这一残酷的背景下,我们的新生代无可逃避,唯有再造新人格,才可生存致胜。作者不仅以其睿智指明了方向,而且强调了紧迫性。此书的出版,乃中国人之福! ──资深媒体人、美国网络电视USWTV.COM总裁 杨皓 我们都认可,伟大的人有伟大的品格,成功的人有成功的性格。我遇到很多大学生,都有宏伟的职业目标,但是看不到他们有长时间的耐心和坚持。《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所讲的正是最终成就目标所需要的成功性格和品格,对于那些刚踏上、即将踏上职业之路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来的正是时候! ──前程无忧 CEO 甄荣辉 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国际性人才,但是我们更需要懂得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人才,希望通过《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来提升国际化人才,给那些想成为未来国际化人才的群体一些引导和帮助。 ──微软(中国)终身名誉总裁、盛大集团董事、新华都总裁兼CEO 唐骏 中国以三十年的努力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腾飞。中国人仍需以同样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去实现国民素质的总体提升。鲁鸣的书为达到这一中长期的宏伟目标提供了一种普及版的路线图。 ──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助理院长、《细读美国大学》作者 程星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多年来游走于中美文化之间的鲁鸣,通过细微的对比为国人点出了个中的要义。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杨龙 推荐序 软能力 硬实力 在当前关于教育改革的讨论中,学生负担过重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显而易见,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小到大,充满了关于学科知识的过度教育,许多过难、过深的内容不仅是无用的,甚至是摧残儿童的“反教育”。对高分数、高学历、名牌学校的追逐,造就了不少“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从而模糊了人的自我实现、提高人的生存能力、获得幸福快乐人生这一教育的真正目标。 《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提出的什么是好的教育、有用的教育,正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不用做深入研究,回顾四周,比较一下走上社会之后当年同学的不同发展,就不难发现,社会的选择和评价与考试和分数的学校标准完全不同。那些心智健全、自信开朗、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善于与人相处、有责任感的学生,哪怕他当年的学习成绩并不太好,往往能取得更大的社会成就。孩子从来不会输在分数的起跑线上,社会真正竞争的,归根结底是做人的能力,是诚信、善良、自立、认真、爱学习、不拒绝做小事,是人情练达,善于交往与表达,是专业技能之外的“软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努力去做一个身心健康、快乐、有教养的人吧,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 杨东平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