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改变命运: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
9 女人就该有女人味儿 既然承认男女差异,我们就不得不顺其自然。在社会化过程中,必须根据性别差异来提高我们的素质。道理很简单,即使女人当了总统,我们也希望她是一个漂亮、优雅、飘逸的女人,而不是一个硬汉似的男人化的女人。克林顿夫人之所以一直不被很多美国人看好,就是因为她缺乏女人味,尽管大家都承认她从政能力非常强。这也是她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中失败的原因之一。 国内许多高学历的女子婚姻和家庭生活都不如意。大城市中高学历、高收入的单身女子很多。这是他们的父母以及她们自己多年来太片面注重把自己培养成“才女”和成功人士,而忽视了她们是女人的缘故。这样的女子虽然工作和学习非常出色,甚至外貌也是标准的漂亮女人,但是,骨子里并没有女子的魅力,令男人敬而远之,即使结婚,也很难令丈夫和孩子有幸福的感觉。
![有女人味儿 第17节:9 女人就该有女人味儿](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20815467621.jpeg)
西方女权主义者在争取男女平等的过程中,提出“以做女人为自豪”,强调作为女性的自身完善和美丽。如果女人没有作为女人的魅力,实质上就是女人无性化。然而,从审美观来说,女人中性或假小子不会引起人们的普遍反感,相反可能还会受欢迎。特别是,阴柔的男人可能更容易喜欢辣妹和野蛮女友。 我在美国接触了许多从中国台湾来的女性。台湾女性从整体上要比大陆女性更有女性的温柔,而大陆女人则普遍比台湾女人泼辣。妻子在众人面前指责丈夫(当然我也反对男子当众责妻),这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若和邻国比,日本女人和韩国女人在女性的温柔方面也普遍比我们的女性强,更有女人味儿。 我们培养孩子和衡量男女社会地位差异时,不要看男女有多少财富或有几个人当了国家领导人,而是要强调这个人是不是发挥潜能,能做他(她)所能做的事,他(她)是否幸福快乐和让别人幸福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性角色的培养中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女人当总统或总裁,只要她有能力把国家或企业管好,我们尊重她作为一名领袖的本事,而不是性别。同样,领导岗位上的男人多一些也没关系,只要他们有能力、有资格。关键是具备同样能力、资格的女子有多少。如果仅因其是女性而不被提拔,那才是问题。衡量女人的地位,并不在于谁当领导,而是人们是否尊重她作为女人而存在。美国建国以来,1884位参议员里有33位女士,只占1?75%,但这并不妨碍男女平等的进程。现在,美国已有过3任女国务卿。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女人一方面要求男女平等;另一方面在男女性角色中却又要求不平等,认为男子天经地义就要让着女人,这是自相矛盾的。我们常常会听到中国夫妻或男女恋人吵架,女方说类似这样的话:“亏你是个男人,你为什么不让着我呢?”中国影视里也常常会有类似的台词出现。家长当着女孩的面教育男孩子时,也常常会说:“你是个男的,要让女孩子。”这实质上是说,女人要男人让步,才能成功,才能生活,等于说女人就是不如男人。这和“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思想有偏差。如果男孩比女孩大,正确说法应该是:“你是哥哥,比她大,应该更懂事,让她一下。”反之,如果女孩比男孩大,女孩应让男孩,因为她比他大,应更懂事。如果两个孩子一样大,则应该这样教育:“看谁懂事,谁大方,能主动让一下。”宽容大方,是男女双方都应学习的一门功课。反之,遇到矛盾和问题,女人就指望男人让步,没完没了地唠唠叨叨,这本身就会让男人受不了而逆反,不是沉默就是爆发。 这种和“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思想有偏差的现象,典型地反映在我国体育界。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这样做的国家,即派男运动员牺牲自己的前途去做女运动员的陪练,丧失了自己作为运动员的夺冠权利。这本质上是对妇女自强平等的扭曲和讽刺:没有男运动员的牺牲,不少中国女运动员拿不到金牌。男女有别,出色的女运动员应该在平时训练中与别的女运动员较量产生,比赛只是较量的测定。否则,男女没必要分开比赛;否则,女运动员拿到世界冠军后,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布那些牺牲了自己前途的男陪练运动员的名单,大大地公开奖励他们,甚至比那些夺冠的女运动员获更多的奖励,因为他们才是这些女运动员夺冠背后真正的世界冠军。 类似这样的偏差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希望中国的女权主义者、妇女问题专家和男性专家能对这种偏差给予研究。忽略了偏差,“妇女能顶半边天”很可能是假、大、空,会直接影响我们年轻人性角色以及作为个体而生存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