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怎样找回快乐和幸福:少有人走的路III》
我们爱恋与结合的对象,并不一定是某一个人。美国诗人拜瑞(Wendell Berry)曾对此做过一番很有趣的形容:外出旅行时,他有时会爱上某个地方,幻想着搬到那里去住,就像一般人幻想着另结新欢一样。但是,拜瑞又支持赫拉的立场,劝人们珍惜原有的那个家,不要因外界的引诱而动摇。当旧爱与新欢的矛盾在梦里出现时,我们往往不知如何是好。梦境只能表现出嫉妒的感觉和背景,而嫉妒之所以产生,是为了让我们忠于家庭。而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敞开心胸,容纳这种矛盾,让矛盾的双方各得其所。 荣格的朋友、历史学家凯伦依(Karl Kerenyi),在神话原型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在著作《宙斯与赫拉》(Zeus and Hera)中,他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赫拉在性爱中得以实现。凯伦依的意思是说,赫拉必须通过性爱达到她的目的,从而得到满足。当然,性爱原本就是婚姻生活的一部分,但我要强调的是,从妻子的角度来看,性爱--亲密感的满足和伴侣关系的实现--具有神圣性。《荷马史诗·赫拉颂》告诉我们,赫拉与宙斯的蜜月长达三百年。凯伦依还指出,赫拉每年都在卡纳索斯(Kanathos)的泉水中沐浴,恢复她的童贞,以处女之身重新与宙斯结合,在性爱中得到新的满足。卡纳索斯之泉确实存在,在那里,人们每年都会举行仪式,将赫拉的神像浸泡在泉水中。 用荣格的术语来说,赫拉是性爱之魂的一部分。在婚床上,夫妻二人可以恢复第一次接触对方时的心情,如同赫拉一年一度恢复童贞。如果婚姻能体现赫拉的精神,夫妻二人就能在性爱关系的实现中,获得深深的满足和享受。问题在于,要唤起赫拉的精神,我们就必须全盘接受她的特质,包括她的嫉妒之心,以及她身为人妻时,偶尔会产生的自卑感和依赖感。

据说,人类的疾病是由哪位神祇所降下的,就要由哪位神祇来治疗。如果疾病是嫉妒,治疗者就是赫拉,因为她对嫉妒的了解比谁都要深。这样,我们就回到了出发点。要治疗嫉妒心,我们首先要接纳它,以及它的种种表现--依赖,彼此体认,忠于旧情,只有这样,赫拉才能得到应有的尊敬。强烈的、让我们难以抗拒的嫉妒,往往是赫拉遭到漠视的表现,或许,正是通过嫉妒心,亲密关系和性爱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