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世故人情,缺乏监督--企业决策机制方面的谋略败局(7)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海瑞(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40岁中举,最初在福建做官,后升任浙江省淳安县知县、嘉州通判等职,1564年,海瑞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入朝为官,在任期间,大胆革除弊端,惩办权奸,为民请命,平反冤案,深得民心,但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当时明世宗酒色朝政,只想寻找长生不老药,而朝廷上下无人敢谏。海瑞视死如归,自备棺木,上奏一本《治安疏》,结果锒铛入狱,世宗死后,海瑞获释,官复原职。1569年出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他秉公执法,打击贪官污吏,使骄奢淫逸之风大为收敛。但不久受到奸佞排挤,被罢官还乡为民,在琼山老家闲居16年。72岁时,海瑞被明神宗起用,到南京为官。海瑞以"直言敢谏"称著于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实干家。《明史》记海瑞"秉刚劲之性,憨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1587年,海瑞在南京去世。海瑞一生刚直不阿,秉公无私,是杰出的政治家、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死后财物只有俸银8两、旧袍数件,但却留下了"南包公"、"海青天"的美名。

 第39节:世故人情,缺乏监督--企业决策机制方面的谋略败局(7)
  王熙凤:今天的故事很有意思,当领导把本期案例交给我时,我不知道究竟是讨论"二桃杀三士"的阴谋,还是梁山好汉选举"四不像"的问题。这在我主持节目的生涯中还是第一次。有的同事讲,如果宋江能像包大人或者海青天那样铁面无私,绝对不会出现后面的结局;也有的人讲,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领导的素质和艺术问题,所以,要探究问题的根源还必须从领导的素质以及领导方式方面寻求答案。对于第一种想法,最有发言权的是包拯或者海瑞,包大人日理万机,这几天忙于处理贪污腐败的案件,我们请来刚正不阿的海瑞先生。另一位嘉宾是大宋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赵普先生,大家欢迎。

  赵普:(点头)很荣幸。

  海瑞:谢谢大家。

  王熙凤:刚才我已经说过第一种观点,如果宋江像海青天那样,水泊梁山公务员的选举结果就不会出现那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海大人怎么看这个问题?

  海瑞:我这种人遇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即便遇到了,也未必比宋江高明。所以,很难回答你的问题。

  王熙凤:海大人可能误会了我的意思。我是说,如果宋江不管外界如何,依然坚持选举结果。赵先生怎么看?

  赵普:这不是"铁面无私"的问题,而是管理的艺术或者领导风格的问题。从柴进、刘唐等人上门刺探竞选结果的故事情节看,水泊梁山造纸厂首先没有正确的决策机制。从表面上看,既有民主,也有集中,但民主制是外在的形式(比如通过竞选选拔公务员),集中才是它的实质,遗憾的是集中变成了"专制",而"专制"下的决策既不坚定,也不彻底,这才出现这种啼笑皆非的选举结果。

  王熙凤:那么,怎么看待杨戬等人设计的"二桃杀三士"的阴谋?

  海瑞:水泊梁山的选举结果对北宋政府毫无意义,他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竞选瓦解水泊梁山的战斗力,不管谁当选,对于他们都是一样的。这一点一定搞清楚。

  王熙凤:难道宋江、吴用等人不知道这是一个阴谋吗?

  赵普:当然知道。按照案例的介绍,宋江、吴用都已经成为政府的公务员,不再是"梁山贼寇",水泊梁山的前途对他们来讲,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们不会再为自己的命运全力以赴了,这是"二桃杀三士"阴谋能够实施的外因。

  海瑞:试想一下,如果宋江、吴用仍然是朝廷征剿的对象,水泊梁山仍然生死一线,他们必然会全力以赴地为水泊梁山的生存问题殚精竭虑,那么,不但不会有如此选举结果,连选举本身也不可能存在。

  王熙凤: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言不虚。难道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宋江的领导的艺术,领导素质什么的?

  赵普:从案例看,宋江的领导素质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他的官品也存在问题。

  海瑞:无极知县郭允礼说:"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领导的基本素质,也是宋江决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王熙凤:你的意思是说正因为宋江不廉、不公,才导致后面的大相径庭的结局,这是个人品质问题还是领导能力问题?

  海瑞:个人品质要占一大部分,宋江的领导能力不容怀疑。

  王熙凤:赵先生怎么看,什么样的人才是合格的领导,就像海大人那样的领导?

  赵普:我觉得,是领导方式问题。我对海大人这样的领导充满了崇敬之情。但是,廉洁奉公的人未必就是出色的领导,清官和好官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海大人认为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3886.html

更多阅读

第63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9)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多尔衮:我插一句。李自成进入北京的时候,山海关还有吴三桂的百万大军,我们根本没有进军北京城的计划,所以,你的第二条分析,我不能同意。  王熙凤:侯先生的意思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很茫然,根本

第61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7)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宗敏的观点:这天下是打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当战略研究小组成员把集团公司的战略方案送给刘宗敏的时候,刘铁匠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嘴角浮现出轻蔑的冷笑,他妈的,一帮穷文人能干成啥?这天

第60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6)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顾炎武,男,江苏昆山人,别号亭林,字宁人,意思是息事宁人的意思。但他本人绝对不是"省油的灯",非但不宁人,反而处处惹事。他老人家最著名的名言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写过一本叫《日知录

第59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5)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想到这里,牛金星激动得浑身颤抖,啧啧啧,他觉得自己得500两黄金的可能性很大。从闯王近来的行为趋势分析,他考虑的问题应该是登基大典,而刘宗敏等飞扬跋扈的陕西将军系给闯王的最大启示是,大

第58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4)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再说远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听说李自成进了北京,正在北京城如火如荼地搞革命,"打土豪,分田地"那是自然的,谁都会这样做的,吴三桂并不觉得奇怪;后来听说李自成把他们全家保护起来了,吴三桂也没怎

声明:《第39节:世故人情,缺乏监督--企业决策机制方面的谋略败局(7)》为网友我跟你拼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