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经济危机下日本畅销励志书:常胜策略》
我在此要特别强调,在人生的几十年中,周遭环境对你工作能力的要求绝不止一种,一定是多种多样的。 这与木匠选用工具很相似。做某项工作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锯与锉要分别使用,锤与斧也要分开使用。无论你拥有多少种工具,如果不懂得各自的用途是不行的。只有知道如何根据目的分别使用工具,有能力之人才能变成有用、有益之人。 要想做到灵活使用工具,就得经常保养,事先理解每种工具的用途,否则自己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若在只有二三厘米厚的木板上打入五厘米长的钉子,木板自然会被钉穿。要知道,把钉子钉进木板本身虽然属于一种技能,但也有可能因此带来危害。 也许不少读者对这样的说法不能理解。世上为自己不能发迹而感到忿忿不平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如此地有能力,但公司从不重用。" 我们必须知道,公司不是为了评定某个人的能力高低而设立的,也不是像学校那样,是为了评定你的学习成绩。自身的存在价值就在于能否为更多的人谋得利益。 因此,能力越高,就越应该努力转变为一个有用、有益之人。这可以举高学历做比喻。有高学历的人会认为自己有才华,满怀自信,也会自负于自己是个不同凡响的人。当然,有了这样的自负,可以在工作上达到出色的成果。
![第16节:发迹的第二个条件:做有用之人(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12724208028.jpeg)
但是,这位具有高学历、有能力的人如果找不到施展之地,他的这许多优越感都是枉然。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会有误解。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自信,但却对自身周围的环境感到不满,因此,而埋怨周围的人和环境。也就是说,许多人容易把自己不能发迹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未受重用。 关键即在于自己如何从有能之人转变为有用、有益之人。即使你了不得的才能还没有受到重用,这责任能推卸给谁呢?建造房屋、竖立梁柱之前必须先选材、加工,其次才能立柱,随后是盖屋顶。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忽视。 要常扪心自问:"究竟自己是不是个有益之人?是否只为自己是个有能之人而自傲?"这就是发迹的第二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