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深刻,越让人孤独。
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学术经历,导致有不同的解读世界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世界去解读外在的世界。由于每个人的世界都不相同,所以不同的人对世界的解读方式也不同。对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www.aihuau.com|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寻求共同语言的缘故,每个人都是希望与自己有大致相同世界的人进行交往。找对象,要求门当户对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则,会产生许多家庭矛盾。因为两口子各自的世界差异大,所以冲突就多。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因为在理智的道路上,走在前面的人毕竟是少数。当社会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运行时,社会的运转效率并不是最高的。因为大多数人的世界只能体现中流水平。在一定条件下,精英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理智的道路上,少数人是超前的,大多数人是居中流的,少数人是靠后的。当理智水平处在中流时,会让人产生一种幸福感,因为你的见解会得到多数人的赞同。许多中流的学者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去解读大师的作品,往往产生许多曲解。
对别人作品的理解,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而不应当是局部的、片段的、单方面的,更不应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论,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在没有搞清楚别人的观点前,不要轻易去评论别人。一个人可以尽量表明自己的观点,但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观点。战胜了自我,就战胜了世界。我就是世界。我的世界与别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世界是由一个人特定的生活和工作及学习经历所决定的。一个人用自己的世界在认识外在的世界,然后又形成一个新的我的世界。一个人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世界有两种:一个是存在于人心中的世界,一个是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世界。理解大师的作品,首要的是要进入大师的世界,否则,对大师作品的理解只能是委曲的。人们往往习惯于用自己的世界去解读别人的世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犯错误,会造成对别人的误解。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思想?生活是物质?生活是思想与物质的有机统一。思想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思想。思想与物质在对立统一中发展和共存。人是什么?是灵魂?是肉体?人是灵魂与肉体的有机统一。灵魂离不开肉体,肉体也离不开灵魂。灵魂与肉体在对立统一中发展与共存。物质需要思想的指导;思想需要物质的支撑。但思想是无限的,而物质是有限的。肉体需要灵魂的指挥;灵魂需要肉体做依托。但灵魂可以永恒,而肉体却不能永恒。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统一的。有限需要无限,无限也需要有限。二者谁也离不开谁。科学的本质是追求“真”。道德的本质是追求“善”。艺术的本质是追求“美”。宗教的本质是追求“爱”。“真”要求符合客观实际,要求准确。“善”的基本要求是平等,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要求贡献与索取对等。“美”的基本要求是和谐,和谐可以使人愉悦。“爱”的本质是奉献。“爱”的境界要高于“真”、“善”、“美”的境界。但“爱”也会使人陷入一种“道德悖论”。因为“爱”导致使献“爱”的人有了道德,但也使受“爱”的人缺失了道德。所以,“爱”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就道德,也可以毁灭道德。人类在求“真”、“善”、“美”、“爱”的道路上是不平坦的。正因为“真”“善”“美”“爱”没有终极的答案,所以才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不断认知的动力,所以,不完美导致完美。人类的痛苦,既来自于完美,也来自于不完美。完美导致茫然,不完美导致追求,茫然和追求最终都是一种痛苦。人类的痛苦是永恒的,痛苦的根源是自身。人类只有自己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最终解除自己的痛苦。其它一切手段都只能减轻痛苦,但不能最终根除痛苦。痛苦的种子在人的内在世界,外在世界可以让痛苦的种子发芽和加速生长。 宋圭武2009-3-23记于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