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5)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不考虑其他任何看得见的人类特征,我们已经从汽车贴纸上获取了很多信息。1969年加州州立学院(这里的黑豹党和警察之间的冲突很激烈)进行的一项试验证明了这一点。在实验中,15辆外表和型号各不相同的车后保险杠上贴了"黑豹"字样的贴纸。在这一实验中,一年中没有任何一个实验对象违反交通规则。贴了贴纸两周后,这组人已被别人提到了33次(有人提议在车牌号上增加像红字一样的设计。有人认为在车上贴贴纸是为了表明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区别,这样的人会被单列出来加以诽谤,或者在畅通道路上造成其他混乱,这种观点不过是提议所反映出的一个问题而已。各种建议五花八门,包括找出俄亥俄州的性侵犯者,标出在澳大利亚被看做"霍恩人"(hoons)①的鲁莽司机的车辆)。

  被惹怒时,SUV司机自己会做几个大胆的假设。首先她设想竖起手指的动作是由贴纸引起的,而实际上手指可能指代她莽撞驾驶的挑衅行为。或者事实是这样:司机一个人坐在SUV里悠闲自在地开车,肆意破坏秩序,使行人和司机陷入更加危险的处境,而这个国家因此越加依赖进口石油?其次,因为激怒了一个"小卡车上的女人",然后反复提到"私立学校",她成为一向反对小卡车司机的反面代表:驾驶小卡车的人比开SUV的司机更像社会精英,平均下来,驾驶费用也比SUV低。叙述者控诉了小卡车司机,自己却犯了同样的错误。

  在路上,第一印象常常也是唯一印象。和觥筹交错的酒吧不一样,道路上没人知道你的名字。在路上大家的匿名身份就像一种强效药,产生了奇怪的副作用。一方面,因为我们知道没人在看我们,或者有人看见了我们但我们不认识他,汽车本身就成为一个有助于表现自我的场所。这或许解释了在调查中,多数人能够自我选择时,他们希望至少能拥有20分钟的自己的时间。司机希望得到这种独立的"自我时间":可以唱歌,感受重回十几岁的少年时光,暂时摆脱在工作和家庭中所扮演的备受限制的角色。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喜欢汽车,可以在里面喊叫("驾车时的诉苦")。可以有"挖鼻孔行为"(nose-pick factor),为了研究司机,在车内安装摄像头的研究者们使用了这个词。报道显示,不久之后,司机们就会"忘记摄像头的存在",开始为所欲为,包括挖鼻孔。

  古典情景心理学家飞利浦·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斯坦利·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关于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匿名现象让人讨厌的地方在于鼓励对他人进行侵犯。在1969年的一项著名的研究中,津巴多发现比起没有戴风帽的人,戴风帽的人被电击的几率要高出两倍。同样,戴风帽的人质比起那些没有戴风帽的人质更容易被杀害;那些被行刑的犯人要蒙上眼睛,不能看到对他们用刑的人。失去了人的身份,与人没有接触,我们的行为就丧失了人性。环境发生改变时,我们也随之变化。

  在道路上情况也相似。没有风帽,然而我们有车做屏障可以躲避恶劣天气。为什么不超过那个司机呢?你不认识他们,可能再也碰不见。为什么不超过身边这个人?你又不住在这里。在一项调查中,研究者们设计了一辆车开到了十字路口处,停在了一连串不同的敞篷车前,那辆挡路的车在路灯变绿后有意地静止不动。之后他们计算这辆车后面的司机多长时间以后开始鸣笛,鸣笛多少次以及每次持续多长时间。比起那些叫不出名字而且把头抬得很高的司机,低着头的司机很久之后才鸣笛,次数更少,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可能是那些低头的司机心情好,不过结果显示匿名驾车提高了驾驶的冒险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3585.html

更多阅读

第20节: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5)

系列专题:《政府有钱为何不如民间富有:金融的逻辑》  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把更多的未来收入作证券化变成今天的钱,谁就能在未来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证券融资不只是简单地把未来的收入提前花,而是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决

19栋楼10秒放倒 第29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19)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不过明尼苏达州交通部门在2003年的35号州际公路上所做的试验表明:道路工程师的计划再好也只能被搁浅,因为人的行为中潜藏着各种危险,虽然实验将队伍的长度缩短了35%,实际并道车辆的数量也

第28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18)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尽管如此,先行插队者的行为也存在弊端:他们遭到别人谴责。没有迹象表明车辆在工作区可以行驶得比常规并路区更快。一项模拟实验显示,车辆行驶通过工作区需要时间更多,这可能是因为在单行

第27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17)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本书前言中提到了我在泽西高速路上遇到的情形,在道路工程师那里,这种情形被看做"工作区并道"(work-zone merge)。在高速路上,工作区指最复杂和最危险的地段。尽管有指示牌警告人们如果撞到

第26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16)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在拥挤的驾驶途中,实际上更多时间我们都在关注损失而不是收获,这与心理学中著名的 "厌烦损失"理论十分吻合。众多实验都说明,我们用大脑来感受损失。人类记载了大量损失而不是收获。心理

声明:《第15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5)》为网友志在飞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