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10)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平时在路上需要做出很多即兴决定和紧急政策。谢林认为虽然这有些冒险,却是最行之有效的一个策略,这包括博弈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原则,司机可以像巴利奥斯·戈麦斯在墨西哥城遇到的情况一样,让自己"无法"接受信息,因此可以率先通过岔路口。如果你愿意冒掉脑袋的危险去证实一些冷战策略,你就会发现这种策略效果显著。比如说行人,有人告诉他们在过人行道(没有红绿灯)时同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很重要。不过至少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行人不看迎面而来的车而直接横穿马路,司机更可能停下车等他通过。

  岔路口处的司机行为源于一套复杂的动机和设想,这和交通法几乎没有必然联系。在一项研究中,调查者给实验对象看一组岔路口的图片,图片上有两辆车,它们与十字路口的距离相等,两辆车都在行驶。一辆车具有优先通行权,另外一辆则没有,但第二个司机没有认识到第一个司机的做法是正确的。实验对象被问到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司机,设想在各种情形之下,哪一个人行为是正确的,不论他们之间是否有眼神上的交流,也不分性别,也不管他们开的是卡车、中型汽车还是小汽车。结果表明,眼神交流的确重要,如果进行了这种沟通,多数实验对象都认为合法的司机行为正当。如果开过来的两辆车型号相同,司机之间用眼睛对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司机是女性,他们更容易让步-调查者认为这是一种人为看法,认为女司机"经验不足","能力不行"或者"偏重理性"。或许这不过是绅士风度的体现?

  由此可以说道路是座活生生的实验室,人与人在此进行交流,微妙地表现出人们含而未说的隐含权力。打个比方,十字路口处交通灯变绿时,如果前面的车辆停在那没有开动,很有可能后面的司机要鸣笛。不过他按多长时间,鸣多少次,喇叭按给谁听,又有谁会听到,这些都因情况而异。

  以下鸣笛遵照的模式,可能和你之前的认识不尽相符。我们已经知道开敞篷车的人把车篷放下来,不继续隐藏自己的身份;他们不像其他司机那样鸣笛。同理,包围在无数的陌生人中间的纽约司机,鸣笛次数更多,而且时间更短。但爱达荷州小县城的司机如果遇到一辆不是偶然失误而是哪位朋友延误,没及时把车开走时,鸣笛次数就较少,时间较短。调查指出如果红灯变绿时,车辆有意停在那里不开,或者没有开动的汽车司机明显是在打手机,其他司机就更可能鸣笛,次数更多,时间也更长(结果表明,男人比女人更喜欢鸣笛,虽然看上去女人更容易表现自己的愤怒情绪)。

  所有其他类型的因素,从性别、等级到驾驶经验,一切都参与其中。在澳大利亚,也进行了类似于美国的研究:没有按时开动的车辆,导致了重大事故。如果挡路的是一辆"高级"汽车,其他司机不大可能鸣笛,如果挡路的是辆便宜货,或者是已经开了很久的车,司机更可能按喇叭。而慕尼黑的调查转换了一下关注点,调查人员同样安排车辆(一辆大众捷达)堵在路口,想看看鸣笛的都是什么车主。如果你觉得梅赛德斯的司机比"托笨车"的司机更早鸣笛,那么你猜对了。在瑞典进行的同样的实验却没有获得这个效果,这说明存在文化差异,瑞士人内向腼腆,喜欢安静,他们可能一直在工作。另一调查发现,如果堵住其他车辆的车主是位女性,鸣笛的司机(包括女司机)人数会更多,而换作男司机,情况就有所不同。日本的一项实验发现,如果堵车的司机是新手,如果他挂上"新手上路"的牌子,对他鸣笛的人就更多(或许这种喇叭也代表一堂"驾驶课")。在欧洲几国共同开展的研究发现,如果挡路的车辆上贴着贴纸,以示他们来自其他国家,而不是自己的同胞时,后面的司机就喜欢鸣笛,但维持的时间却并不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3578.html

更多阅读

第20节: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5)

系列专题:《政府有钱为何不如民间富有:金融的逻辑》  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把更多的未来收入作证券化变成今天的钱,谁就能在未来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证券融资不只是简单地把未来的收入提前花,而是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决

19栋楼10秒放倒 第29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19)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不过明尼苏达州交通部门在2003年的35号州际公路上所做的试验表明:道路工程师的计划再好也只能被搁浅,因为人的行为中潜藏着各种危险,虽然实验将队伍的长度缩短了35%,实际并道车辆的数量也

第28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18)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尽管如此,先行插队者的行为也存在弊端:他们遭到别人谴责。没有迹象表明车辆在工作区可以行驶得比常规并路区更快。一项模拟实验显示,车辆行驶通过工作区需要时间更多,这可能是因为在单行

第27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17)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本书前言中提到了我在泽西高速路上遇到的情形,在道路工程师那里,这种情形被看做"工作区并道"(work-zone merge)。在高速路上,工作区指最复杂和最危险的地段。尽管有指示牌警告人们如果撞到

第26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16)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在拥挤的驾驶途中,实际上更多时间我们都在关注损失而不是收获,这与心理学中著名的 "厌烦损失"理论十分吻合。众多实验都说明,我们用大脑来感受损失。人类记载了大量损失而不是收获。心理

声明:《第20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10)》为网友囘渞棈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