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为什么你车开得不像你想的那么好?(6)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设置呼叫中心的想法是为了反对道路上匿名制的泛滥,对抗这种体制所引发的一切不良行为。不过这也可以看出道路上存在的另一个问题:缺少反馈意见。前面讨论过,一些技术欠佳的司机,却不知道自己的技术如何。研究表明,如果被问到"我车开得如何?"人们的回复可能无视自己真正的驾驶记录,通常是朝自己竖起拇指,这一点不足为奇。

  从美国到法国、新西兰进行了一项又一项调查,一组组的司机将自己和"普通司机"作比较时,其中的多数人都毫不含糊地称自己"好很多"。当然统计结果未必真实。就像喜剧《巨蟒》(Monty Python)中的一个速写:"我们不是普通人!"心理学家们称此现象为"乐观偏差"[optimistic bias,或者是"超出一般人效应"(above-average effect)],我们为何会这样认为,这还是个谜。可能和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比较时,我们希望自己更加优越,就像第一章提到的排队的人回头向后看,可以看到队伍后面那么多不幸的人,这样可以满足他们自己的优越感一样。或者这是一种精神支柱:面对驾驶我们要有信心,这可是我们做过的最危险的事。

 第35节:为什么你车开得不像你想的那么好?(6)
  不论是什么原因,有证据表明,我们虽然依靠自己改善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也要为此承担后果。通常投资者认为在选择股票时自己比普通投资者优秀,不过,对经济账户的研究显示,最积极的贸易商(可能是最自信的人)收获的回报最少。驾驶可能突出体现了这个"超出一般人效应"。另一方面,心理学家发现乐观偏差在我们可以控制的局面中显得更加强势:研究发现,如果问到司机们发生交通事故时他们的态度会怎样,他们的态度一般都比行人更加乐观。

  "超出一般人效应"解释了对新交通安全措施抵制(起码初期是这样)的原因,从抵制系安全带到抵制打手机限制等。许多项统计显示,多数司机在无法继续驾驶而停车时会阅读手机短信。我们高估了别人对社会造成的危险,低估了自己造成的麻烦,似乎需要控制的是"别人"的行为,而不是我自己的行为;这种推理导致长期以来,在技术和人类的演化过程中,社会道德和交通法规之间存在差距。我们觉得对于需要更严格的法律的人们来说,应该制定出这样的法律。

  研究表明,我们常高估自己,我们认为一些问题相对容易(比如驾驶),或者问题不那么复杂(比如很多东西放在一起的杂耍)。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乌比刚湖效应(Lake Wobegon)"-"这里的孩子都长得比其他地方的孩子漂亮"。如果谈论的是模棱两可的某种技能,这种效应就可以得到明显的体现。奥林匹克撑竿运动员清醒地知道自己比其他人跳得高多少,而对于司机来说,他不过从单位安全回到家,怎么去衡量他的表现呢?如果满分是10分,他能得到9.1分吗?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对自己的驾驶能力自鸣得意,因为实际上我们不能做出任何准确判断。可能我们缺少的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是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和大卫·唐宁(David Dunning)提出的观点,他们认为我们"没有什么能力却意识不到这一点。"如果一个人对英文语法的规则知之不多,那么他就不大可能判断语法的正确与否(使用克鲁格和唐宁的实例)。同样,司机不可能完全认识到追尾的危险性,或者和其他人相比,驾驶规则不能恰当地评估司机面对的危险和驾驶中的表现。一项调查显示,驾驶测试中(只是一个反应实验),发挥不好的司机如果发生了车祸,他们不能很好地评估自己造成的后果,而在统计中善于把自己看做"好很多"(比如说认为自己更加安全)的司机。前面也提到,人们判断自己的驾驶技术好坏时,很容易忽视自己的驾驶记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3557.html

更多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书前言 第2节:为什么你还没有好工作 前言(2)

系列专题:《为什么你还没有好工作》  看这些道理不难,懂这些道理不容易,按这些道理去做到则是凤毛麟角了。知易行难,具体自己去操作了,才知道会碰到各种各样没有想到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道理错了,而是执行上的问题。执行的时候我们会

年终总结前言 第1节:为什么你还没有好工作 前言(1)

系列专题:《为什么你还没有好工作》  前言  2007年6月,我写了一篇叫做《你为什么还没有好工作》的文章,之后不知道什么人拿去和孙振耀先生的一篇文章接到一起,传来传去变成了《前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传阅之广,甚至连我身

第16节:为什么逆耳的话要先说——顺序对效果的影响(7)

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旅行完回家后的第一天,马萨凯拉打电话给我说:“沃利,我们得谈谈,我现在能过来吗?”  太棒了,我想,我们可以回头评估这次旅行,讨论新的计划。我内心充满了期待。然而,这次聚会非但不是好

第10节:为什么逆耳的话要先说——顺序对效果的影响(1)

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第2章 为什么逆耳的话要先说——顺序对效果的影响  有些时候,两句话先说哪一句看起来都无妨,可你万万想象不到,改变说话的顺序,对别人的心理影响却大不相同,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冷热水

第42节:为什么你车开得不像你想的那么好?(13)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驾驶行为"可以通过先前的驾驶模拟程序、试车跑道,或者研究员手里拿着剪贴板直接坐在车内来测试(不过,这些都不同于真实情境的驾驶)可以通过高速立交桥上安装摄像头,或者通过实验室助理,能

声明:《第35节:为什么你车开得不像你想的那么好?(6)》为网友明若轻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