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S曲线:如何突破业绩增长周期》 第1章 卓越绩效:跨越S



     我们对于自身见解的自信或许无需多言,但实际上这一点相当关键,因为我们深知,必须无时无刻与我们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东流的悲观想法进行坚忍不拔的斗争—这种想法本身就注定会导致失败。一种评判意见指出,试图找出卓越绩效背后的成功模式只不过好比与风车相斗,故作姿态。按照这种思维,那些卓越绩效企业获此殊荣应归功于运气,而不是自身的良好表现。而某一行业中最终的获胜者在头顶光环的同时还在因展现了出色的市场洞察力或能力优于竞争对手而享有名不副实的赞誉。但我们坚定地认为,我们详尽的同行企业组合研究确定无疑地揭示了卓越绩效企业的存在,本书也将证明企业的长期成功或跨越S曲线的能力并非一时运气。

  另一种批判意见认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照此想法,绩效规则应是亘古不变的,即庞大的企业规模才是关键因素。一些行业即将消失,甚至没有机会选择卓越绩效,而其他行业却可以自然地成长为卓越绩效企业。长期而言,企业需要在利润增长和规模增长之间做出抉择,即使最优秀的企业也不能两者兼得。对于卓越绩效的投入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见到成效,远远超过大部分管理层的生命周期。但其中最有害的一种理论可能是近乎完美的企业无需像一般或低绩效企业那样为卓越绩效付出努力。所有上述思想最终证明都是不正确的。根据埃森哲的实验研究,只要进一步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商界神话,或所谓的商业都市传闻,就会发现它们根本经不起推敲。

  传闻:部分行业或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竞争极其激烈,不可能实质性、连续地超越竞争对手。

  事实:卓越绩效并不取决于行业因素或行业的整体繁荣。

  尽管所占比例较小,但我们发现所有行业内均存在卓越绩效企业,增长率和股东回报率整体较低的行业也不例外。在我们初步研究的31个行业中,除3个行业之外,我们发现至少存在一家企业明显超越其同行组合中的其他企业,而且超越的对象绝不仅仅是一些绩效低下者,即所谓的“矮子里面拔将军”。无论哪个行业,大部分卓越绩效企业都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企业。

  传闻: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跨越S曲线:如何突破业绩增长周期》 第1章 卓越绩效:跨越S
  事实:行业领先规模并非卓越绩效的必要条件。

  我们发现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规模与企业绩效并无必然联系。这一点如何解释?一方面,庞大的规模会因难以驾驭的复杂性而导致经营管理不善;另一方面,大型企业更易遭到新竞争对手的侵蚀,尤其是在大型企业的资产十分固定的情况下。

  这并非意味着行业领先规模和卓越绩效无法共存;我们评定的一系列卓越绩效企业其规模同时也是所在行业内最大的。不过,我们发现卓越绩效企业大都具有可观的收入规模。由此可知,企业不应为追求卓越绩效而沉迷于成为行业内的规模最大者,相反,它们应始终尽力建立并保持有效规模,即是否是一种引领行业的规模无关紧要,但必须是能够让该组织有效竞争的规模。除此之外,应认真评估企业规模在促进交付差异化价值产品方面的作用(如价格、功能性、质量或其他特性)。

  传闻:企业无法同时追求高增长率和高赢利能力,它们必须做出选择。

  事实:兼具增长和赢利能力的卓越竞争者现在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卓越绩效的一种标志。

  在过去,企业高层领导(尤其是首席战略官)往往肩负着要么追求业务持续增长,要么追求利润的一项传统职责。这一业务战略观点正是源于“从现金牛挤取牛奶”的理念,即将某一业务所获的利润投入到其他业务领域,直至“现金牛”的利润枯竭,这一观点说明数十年的商业思维一直将最佳赢利和业务扩张视为业务战略的两个对立面。虽然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没有事实依据,但会产生自我限制的结果。毕竟,投资者肯定会像抛弃赢利较高但业务萎缩的公司一样,躲避增长较快但赢利不佳的公司。

  值得庆幸的是企业无需做出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埃森哲研究发现,卓越绩效企业在增长和利润差额(利润的标准衡量指标之一,是指企业资本回报和该资本借款成本之间的差额)方面连续超过同行。我们有证据表明,在这两方面获胜的能力是卓越绩效企业的突出特征。

  传闻:只有经历多年艰苦努力才能获得卓越绩效回报。

  事实:在实际运营措施得到改善之前,卓越绩效所带来的收益即会显现。

  鉴于市场倾向于惩罚未实现赢利预期的公司,人们轻易地认为在财务业绩未得到改善之前,股价不会上涨。但是,我们的研究确认了这种思想的谬误之处。对于不仅展示出杰出的日常运营业绩,而且具有强大的实力并创造强大的长期战略愿景的企业,华尔街对其青睐有加。对于这类公司,市场赋予其大量埃森哲所谓的“未来价值”。为基本了解该概念,我们不妨将公司现有业务运营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衡量的永续年金—视作其股价的现值部分。扣除现值后而剩下的股价部分即为未来价值。公司未来价值的规模,尤其是相对于其现值的规模,反映出市场对该公司未来预期的判断。

  在我们从事研究的7年内,卓越绩效企业均远远超过了同行,向华尔街充分展示出其理应在总体市场价值中获得较高的未来价值。在所在行业内,卓越绩效企业拥有的未来价值平均高出行业中值近2倍。换言之,虽然卓越绩效企业的当前业务的市场价值可能与低绩效企业的价值类似,但卓越绩效企业在其总体企业价值的基础上溢价20%~50%,该溢价水平可以用来支持扩张、激励员工,并可通常用于支持其寻求更卓越的绩效。

  传说:在某行业内一直高于平均水平可能已经足够。

  事实:即使高于平均绩效的公司在成长为卓越绩效企业的过程中也能收获良多。

  我们的分析表明,卓越绩效企业和高于平均绩效公司在收入增长和赢利能力方面的差距与高于平均绩效公司和平均绩效公司之间的差距相同—也与平均绩效公司和绩效较差公司之间的差距相同。具体而言,在累积增速方面,卓越绩效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一般每年高出其所在行业的平均绩效公司5%以上,在其他差价(利润)方面高出1%。

  即使公司进入了卓越绩效企业范畴,这种近乎线性的连续业绩提升也强调了公司永不停歇地提升其绩效的重要性。对于开始怀疑自身保持卓越绩效或再次获得卓越绩效能力的公司而言尤其如此。尽管我们的研究显示,许多卓越绩效企业都是所在行业内相对较新的进入者,但其他卓越绩效企业仍是行业内最为成熟的公司。这两类公司在实现卓越绩效方面均无优势可言,都需要努力拼搏,永不止步,直至实现预定的目标。

  不太活跃的成熟行业内,优秀的公司仍能实现卓越绩效。即使在市场同时要求实现增速和利润,即使占主导地位的从业者似乎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即使数年之后才能得知这种长期赌注的回报,这些公司仍能实现卓越绩效。对于真正的卓越绩效企业,永远不会选择“等到下一年”。实际上,对于这类公司,挑战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取得某种卓越绩效的机会。

  在我们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完成了两项重要工作。我们证实卓越绩效是真实存在的,且并非靠运气而得。此外,我们的研究还表明传统研究再次出现了错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354.html

更多阅读

兰亭集序 《跨越S曲线:如何突破业绩增长周期》 序

     本书是上千人的心血之作,我们很荣幸借此机会向所有在这些年来为本项目做出贡献的参与者表达最真诚的谢意。七年来,每年有数百名埃森哲人直接参与研究项目,更有埃森哲其他相关人员的辛勤付出,才让这项研究对客户和广大商业界而

声明:《《跨越S曲线:如何突破业绩增长周期》 第1章 卓越绩效:跨越S》为网友我走在雾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