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在路上,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如何背叛了我们?(12)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我们之所以使用速度计,而且还要对此加以关注,原因就在于司机常常不了解自己的实际驾驶速度有多快,即使他们自认为很清楚。新西兰的一项研究计算了司机从玩球的儿童身边开过,以及他们等待穿马路时的速度。他们认为自己的时速至少有20公里(或者换算为英里约为时速12英里),这一速度比实际驾驶速度慢很多(比如说他们认为他们的时速是18~25英里,实际的时速是31~37英里)。有时似乎需要有人站在路边,这样可以提醒我们实际速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看到"速度追踪器"(speed trailer)的原因,这种电子标志牌树立在路旁,上面可以闪现出车速。这种对于良知的苦苦哀求通常可以产生明显效果,起码这种标志如果出现在司机附近时,可以让司机减速。不过日复一日,司机是否还会继续减速又是另一回事。速度追踪器工作时可以给我们一种很关键的反馈信息-在前一章中提到,这是我们所缺少的。有些公路管理处,为了限制经常性的致命追尾事故的发生,尝试把反馈一类的信息放在路上,用有颜色的点来提示司机要保持正常车距[有一次,有人在高速公路上画了一个"吃豆人"(Pac-Man)]。司机同前面车辆保持车距,往往在经过这些点之后,两车之间的距离开始增大。声音也是一种反馈信息:如果道路的噪声和风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们就可以意识到已经开得很快。我们的驾驶速度越快,声响就越大。不过你一个人在听广播时如果声音很大,你能否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加速行驶?很多研究都表明:如果司机没有听觉暗示的话,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速度有多快。

  可以回忆一下,机器人汽车"佐尼"似乎无需看到刹车灯,因为它了解自己同前方汽车的车距可以精确到几米内。而对于人类,与速度类似,我们对距离的判断也常常不完全(因此设置了"吃豆人"的那些点)。然而不幸的是,实际上驾驶恰恰和距离以及速度有关。想一下驾驶过程中的平常但惊险的做法:在双向车道上超车,而另外车道上有一辆车从对面开过来。如果像汽车一样的物体距离我们20英尺或者30英尺之内,我们能够计算出它们有多远,这是因为我们有两眼视觉(binocular vision)(大脑可以从每只眼睛看到的不同的2-D画面构建单一的3-D图像)。在这个距离之外,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是平行的,所以物体有点儿模糊。而距离越远,情况越糟:对于一辆20英尺远的汽车,我们可以精确到几英尺,不过在300码远时,我们的误差可能有100码。设想一下,如果279英尺远的一辆时速55英里的汽车要停车(假设平均反应时间1.5秒为最理想),你就可以理解自己为什么会高估了同这辆开过来的汽车之间的距离,尤其当它以时速55英里的速度向你开过来时更是如此。

 第54节:在路上,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如何背叛了我们?(12)
  由于无法明确知道开过来的车辆距离我们有多远,于是我们利用空间线索来猜测,比如利用它距离路边建筑或者和我们前面车辆之间的距离。我们也可以利用开过来车辆的尺寸来做向导。我们知道车辆在靠近,因为车的面积在变大,或者是在我们的视网膜上"隐现"。

  不过这里有几个问题:首先我们对笔直开过来的物体,例如车辆,我们对此了解的信息很少。想想棒球的外场手接住飞来的球,这一动作似乎很简单,科学家们却无法精确地捕捉到这个过程。密苏里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麦克·斯坦德勒(Mike Stadler)指出,通常可以达成一致的是:如果球被击中后直接朝着外场手飞去,那么他很难接得住,他们需要稍微向后或者向前移动来更清楚地认清球的位置。已有研究表明,外场手站立不动时,他们很难判断是否可以接到球。一辆汽车径直向你开过来,这好比有一个球直接奔着你飞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帮助我们采取下一步措施的信息其实很少,这几乎是公认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3538.html

更多阅读

第54节:走出去,请进来

系列专题:《剩女怎样变美女:败犬变女王》  做女人也是一顶事业,不仅要苦干实干,还需要聪明机智。很多事情,只要你略施一下"哄"的手段,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个时候要从败犬中胜出还不容易吗?  走出去,请进来  谁的爱情宫殿是

cs1.6中文版序列号 第2节: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 中文版序(2)

系列专题:《企业生存之道: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从我粗浅的经营体验中概括出来的这本书,对于在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中寻求新的成长机会的中国经营者来说,或许会有所启示。而且正如书名一样,我衷心希望本书成为大家"在

第54节:当老板,怎样积累管事的阅历

系列专题:《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我要当老板》  当老板,怎样积累管事的阅历  --从四方面积累管事阅历  在"做事"部分,我们知道了王永庆卖米的经历。  那时,他是个学徒,以"做事"为主。在创业当老板,当上台塑集团的大老板后,他是

第57节:在路上,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如何背叛了我们?(15)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在雾天,暂且不提周围环境,汽车之间的对比不够鲜明。我们周围一切物体的移动速度看上去比实际速度要慢,我们也在这个环境中慢速移动。研究表明,我们感受不到差异性,当司机在雾天稍微减速时,

声明:《第54节:在路上,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如何背叛了我们?(12)》为网友浪子提剑江湖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