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通常体积大的物体的移动速度看上去比体积小的物体要慢。在机场,即使以同样的速度飞行,小型私人飞机的速度似乎比波音767快。即便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了解了真正的下降速度,他们也会产生这种错觉。雷保维兹认为原因在于:两个不同的子系统可以影响到我们眼睛的移动方式。其中一个系统具有"自反性"(reflexive)-我们无意识地受其影响,它常通过物体的轮廓触发。这种系统帮助我们在移动过程中看到连续的事物。 我们也可以积极地"捕捉"眼部活动。这就是我们在静止状态下观察移动物体的方式。雷保维兹认为通过这种"捕捉"系统以及需要观察的物体数量,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移动的速度。物体的体积越大,我们自愿的系统工作越少,物体看上去也就更慢。 慢了多少?为了验证雷保维兹假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对象看着电脑屏幕,他们需要计算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球体的运动速度。尽管在路上有静止的柱子和白线可以帮助他们判断速度,研究发现人们还是认为体积小的球体移动速度快些-即使体积大的球体移动速度每小时要高出20英里。直到大球的移动速度是小球的二倍时,实验对象才相信小球并没有移动得更快。 视觉上的错觉带来的问题-有人认为人类的视觉都是一种错觉-在于即使知道那是错觉,我们也对此信以为真。想一想,我们在夜晚驾车时不认为自己的视觉有缺陷,自认为可以看得很清楚-依靠视力来驾驶。我们使车前灯"加速",驾驶的速度很快,车灯照到什么物体时也没有办法停下来。为什么会这样?雷保维兹的理论说明:周围如果没有亮光,我们便丧失更多眼部的功能。我们的"周围环境视觉"(ambient vision)大多发生在视网膜外围,它可以帮助我们沿着人行道行走,或者是停在路上,晚上这种效果会下降。因此,由于路边和路中间的白线被我们的车灯照得很明亮(研究表明我们在夜晚时看到更多白线),我们便自认为看到了需要注意的一切。
![第56节:在路上,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如何背叛了我们?(1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05249047677.jpeg)
不过,雷保维兹认为:我们的视力在夜晚表现得更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视网膜中心的焦点视觉(focal vision)。我们利用焦点视觉来分辨事物,这是我们视力意识性最强的部分。夜晚很多时候,道路上除了汽车的红色尾灯和道路标志(这些标志我们在夜里可以记得更清楚)之外,我们没有什么可以看。道路的标志牌被照亮后闪着光,只有车前面的那部分道路完全显现在车头灯的照耀之下。 然而如果有不发光物体进入到路面-一只动物,一辆熄火的车,一片碎瓦,或者一个行人-我们却看不清楚。我们自认为可以看清,因为其他事物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常无视自己的夜盲,下一次如果你外出散步时请记住这一点。研究表明:行人认为司机会在可视范围的两倍远处看到自己。根据一位学者的观点,如果我们要在夜路上确信自己可以看到一切潜在的危险,能够及时停车,那么,驾驶速度就必须维持在时速20英里-这在法律上称为"可确认净距离"(assured clear distance)。 给我们造成错觉的另外一种因素是浓雾。当公路上聚集起浓雾时,常常发生严重的多辆车连环相撞事件。1998年发生在意大利帕多瓦市的一次事故,共有250多辆车(4人死亡)相撞,这是常见现象的极端表现。这种事故的原因一定是能见度很差吗?不是吗?显然,我们在雾天看不清楚。不过真正的问题是能见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差。因为我们对速度的感知受到对比度的影响,心理学家斯图亚特·安斯底斯(Stuart Anstis)很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两只箱子,一只为白色,另外一只是黑色,同时移过一片黑白相间的路面,黑箱子在穿过白色区域时移动速度看上去很快,而白箱子在黑色区域移动时也是如此。对比越明显,移动速度看起来越快。所以即使两只箱子以同样的速度运动,在穿过双色线条时,二者看上去是在"交替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