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跨国经营实践案例与行动指南:海外鏖兵》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原料资源,而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发达的市场、先进的技术、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力资本以及良好的研究条件等。双方都有相互获取对方比较优势资源的需要,而这些基本要素流动的成本往往很高,有些甚至难以移动。对于企业而言,获取的最好方式无疑是"走出去"。 目前,中外企业的对外投资实践都体现了向外拓展资源的趋势。发达国家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和资本等比较优势资源。除了继续加强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同时也注意到了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资源。先是将制造工序转移出去,以获取其不具备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之后,又开始在发展中国家的高级人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研发中心,以吸纳低成本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强化其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有选择、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在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尽管拥有成本方面的突出优势,但在综合竞争优势方面差距甚远。而且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扩张速度如此之快,差距还将越拉越大!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局面,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应对? 兵法有云: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中国企业只有采用同样进取的精神,高效率地开拓国际市场,才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尽可能地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并在对方忽视或某些势均力敌的领域与对手展开博弈,取得相对优势均衡。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战略突击方向是在充分利用本国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资源、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同时,通过跨国经营,结合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资源,创造基于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以达到提升整体优势的目的。或者,在能承受的风险范围内,放弃部分低成本竞争优势带来的收益,作为长期投资,换取长期利润最大化目标。 无论采取什么途径,企业成功的根本取决于企业在何种程度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并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将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