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跨国经营实践案例与行动指南:海外鏖兵》
第五章3G何处是通途 中国的通讯工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少数几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领域。国内企业对于移动通讯的模仿创新,最终导致在3G诞生的前夜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际标准,这是从1998年开始酝酿了8年的果实,大唐电信集团作为这颗果实的守望者,将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一、 中国3G发展全记录 2000年5月,大唐集团代表中国政府提交的TD-SCDMA技术,被国际电联批准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 2001年9月,飞利浦同大唐成立联合研发机构进行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的开发。 2002年1月,由Nokia、TI、LG、普天、大霸(DBTEL)和CATT 6家核心成员联合发起的凯明(Commit)公司,开发TD-SCDMA/GSM/GPRS双模终端芯片组。 2002年3月,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拉开了中国TD-SCDMA技术全面产业化的序幕。 2002年10月30日,TD-SCDMA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包含大唐、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中电、中国普天在内的8家知名通信企业成为首批成员,阵营覆盖了从系统设计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 2002年11月,大唐移动、飞利浦半导体和三星电子签署关于成立合资公司的合作意向书。 2002年11月22日,UT斯达康与大唐移动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TD-SCDMA系统设备。 2003年1月16日, 大唐移动授权意法半导体使用TD-SCDMA专利技术开发多模式多媒体的片上系统。 2003年1月20日,大唐移动、飞利浦、三星联手组建天碁科技。计划于2004年推出符合3G技术指标和人性化需求的TD-SCDMA商用终端。 2003年3月19日, 美国泰克公司加入中国3G标准开发。 2004年11月,大唐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致力于TD-SCDMA产品在中国的发展。2005年4月,双方在北京的TD-SCDMA国际峰会上联合演示了端到端的TD-SCDMA解决方案。在中国移动的第一次TD设备采集中,大唐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等相关企业一共夺得了36.7%的份额。

2005年4月,TD-SCDMA产业联盟来自国内外的14个厂商开发的近20款TD-SCDMA手机集中亮相,标志着TD-SCDMA商用瓶颈的终端问题获得突破性进展。 2005年6月30日,以大唐移动为代表的国内系统和终端厂商所开发的TD-SCDMA相关产品,顺利通过了我国通信历史上技术难度最高、测试项最多、试验内容最复杂的3G专项测试。测试结果:TD-SCDMA完全具备大规模独立组网能力。 2005年8月,业界首台TD-SCDMA直放站也由大唐移动首次推出。2005年10月,大唐移动TD-SCDMA系统率先实现了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至此,以微蜂窝、直放站、干线放大器等产品为主,大唐移动率先形成了TD-SCDMA室内、室外无线覆盖的整体解决方案。 2006年8月29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韩国SK集团在韩国首都首尔签署了《TD-SCDMA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了SK电讯将在韩国建设TD-SCDMA试验网的合作计划,TD-SCDMA第一次通过官方渠道正式走出了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