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跨国经营实践案例与行动指南:海外鏖兵》
2007年2月,大唐移动-SK电讯TD-SCDMA联合业务开发中心成立,标志着大唐移动和韩国SK电讯就TD-SCDMA在业务开发领域,进入实质性阶段。 2007年3月备受瞩目的中移动TD设备的采购招标,正式启动总金额近267亿。中国三大电信巨头在10个城市大规模建网。TD一期招标在"大唐系""中兴系""鼎桥系"、中国普天展开,最终中兴爱立信成为最大赢家,获得46.78%的份额。

2008年,TD产业联盟发展到58家,涵盖了运营、设备、终端、测试和仪表全产业链,真正实现了涵盖运营、制造、渠道等从生产到市场的各个环节。全球7大无线设备商当中,爱立信、诺基亚、阿朗、华为、中兴等5家都参与进来。 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上,据中国移动数据统计,在鸟巢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那夜,在北京有近7 000个用户在当晚使用了TD网络,其中使用视频通话的次数达到800多次。同时,工信部发布《关于同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展试商用工作的批复》,同意中国移动在全国建立TD-SCDMA网络并开展试商用。 2008年9月,TD二期招标与建网同时启动,中国移动TD二期建网计划建设2.3万无线基站、约16万无线载频,投资总规模约在300亿元,各城市覆盖面积比一期建网中城市相对较小。 中兴通讯于9月已研发出了首款TD-HSDPA手机,相比业界研发进度预言提前了足足3个月。相比于前些年国外终端厂商对TD的观望,三星、摩托罗拉和LG等全球知名企业均在TD方面有所建树,其推出的多款TD手机均通过了工信部认证。 二、 3G决斗场上的壮士 8年苦战成就中国创新的希望。中国的现代通讯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程控通信设备开始起步,国内庞大的市场饥渴造就了华为、中兴、大唐等一批骨干企业,从程控设备、互联网接入到无线移动通信设备,技术追赶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借助成本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移动通讯行业,"跑马圈地"效应十分明显。一种技术一旦在市场中得到大范围推广,就可能成为事实标准,其技术拥有者就会在技术创新、设备演进以及市场方面长期占据优势地位,形成技术路线锁定,而后来者基本只能采取跟随路线,后来居上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