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日本最火最招人恨的职位:炒鱿鱼面谈官》
依照惯例,问了他要喝什么,请他坐下。 44
![第48节:炒鱿鱼面谈官(4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94884658202.jpeg)
真介先针对履历表上的资料,问了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让对方稍稍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之后,再切中要害。 "石井先生,您所负责制作的这些知名乐手的销售成绩似乎都很不错,平均都有十万张以上。可是,您自己发掘的新人,表现好像都不是很好。" 为了这个问题,真介翻了好几本书,终于了解音乐圈的运作方式。原来,新人和制作人之间签下的合同,发片后卖得越好对制作人越有利;合同的大部分内容对新人来说,反而是苛刻、不近人情的,不管红不红,要先签三年的卖身契,目的是防范被其他制作人中途挖角。万一很不幸的,第一张的销售状况不佳,接下来三年就只能望天兴叹,喝西北风了。所以有很多新人,之后就算有什么好的作品,可能也没什么机会再发片,就这么渐渐被淡忘了。同时也因为这个行业重视新鲜度,三年之后,大概也没什么人会理睬你了。另一方面,就算新人的唱片卖得再好,薪水增加的幅度也不大。因为一开始合同就是这么签的。 针对这部分,真介试着询问了石井的意见。因为,由石井发掘日后成为知名乐手的新人几乎是没有的。现在负责制作的乐手,大多是接手其他制作人已经费心栽培的,或是用更好条件挖过来的。 "关于这一点,您的看法如何呢?" 想了一下,石井的回答是:"会红的新人还是会红。" 他认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只要新人是一颗宝石,自然会崭露头角。而且在这个业界,一年有近百名新人发片,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新人。 "当然,有才华的乐手,我也想尽力帮他做出好成绩来。可是就算第一张大卖,五年之后呢?能够继续留在乐坛的能有几人?" "您的意思是说,这样做赚不了钱?" "没错,就是这样。" "所以您不做冒险的事?" "是的。" "不过目前为止,应该还是有那种才华横溢,让您印象深刻的新人吧?" "确实有过。"石井点头,"但是以商业眼光来看,这种新片却不一定会大卖,因为要考虑到时机、潮流、他的音乐诉求和一般大众所关心的事物、喜好是否相差太多等等因素。反而有些觉得不怎么样的乐手,突然间大红特红,让你莫名其妙。所以,到底什么人会红、什么人不会红,其实我们自己也搞不懂。" "原来如此。" 真介一点头,对方不禁叹了一口气。 "虽然也替他们觉得可惜,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 真介稍微想了一下,继续又问:"石井先生,在您手下沉寂没落、退出乐坛的这些新人,知道他们后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