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善用赞美的13种方法:5分钟打动人心》
不妨经常问一下自己:"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样呢?" 想想看,如果我处在我妻子的地位,我是否愿意以我这样的人为夫?如果我处在我儿子的地位,我是否为有我这样的父亲而骄傲?如果我处在我部下的地位,我是否为有我这样的上司而庆幸?……当你进行这种角色转换的时候,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战场上,知己知彼,可以百战百胜;社会交往中,也需要换位思考,才能知己知彼,从而达到人际交往的高境界。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过:"如果说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 "君子和而不同" 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流既需要你把自己的信息准确地传达出去,还需要对方能够准确接收你的信息。

例如,你问候朋友:"你吃了吗?""吃了,谢谢你的关心。"你的善意,他已准确接收。 如果他恼怒地反问:"怎么?你看我像吃不上饭的人吗?难道我连饭都吃不上吗?"显然,你的善意,他并没有理解,于是,误解产生了。 不理解导致误解,误解又往往会产生抱怨:"他应该那么做……""他不应该这么对我……" 许多人抱怨是因为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这本身就是对人生的不理解。请你想一想,人家为什么应该按照你的意愿去做? 如果说"应该"的话,以下这个"应该"排在第一位,那就是:"一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有权利做他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只要不违法,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即一个人有选择的权利。排在第二位的"应该"是:"我们‘应该‘理解别人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生活。" 也就是说,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选择。 理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是要相互尊重。比如,美国人有权按照美国的方式生活,印度人有权按照印度的方式生活,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现在,国家间互相尊重主权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已经成为普遍认可的国际关系准则。小到个人与个人之间,也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 一个人坚信自己的观念正确,坚信自己的看法是对的,甚至坚定自己的生活态度,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人们应该有所信仰和追求,有些原则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你也可以宣传自己的主张,以此影响别人。但是,如果他人的信仰、观念、做法、看法与你的不一样,你也应该尊重他们,不应该随口否定或贬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