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场经: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二十世纪初,美国一个儿童教育和福利机构的领导人查利弗先生需要筹措一笔经费,以赞助一名童军参加在欧洲举办的世界童军大会。
![第35节:Where--想清楚从何处着手再去做(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82568547289.jpeg)
经朋友介绍,他前往当时美国的一家大公司拜会董事长,希望他能慷慨赞助。在拜会之前,查利弗先生曾听说这位董事长开过一张面额100万美金的支票,后来那张支票因故作废,他还特地将之装裱起来,挂在墙上作为纪念。 说实话,这样的求助总是令人为难的,毕竟他们是初识,互相之间都不了解,但查利弗先生有信心能够说服这位有钱人慷慨解囊。宾主寒暄过后,该谈自己的来意了。出人意料的是,查利弗先生并没有马上提起赞助的事,而是对墙上装裱起来的那张支票表示了兴趣。他说自己从未见过任何人开具过如此巨额的支票,早想见识见识,好回去说给小童军们听。 这位董事长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并将当时开那张支票的情形,详细地解说给查利弗听。说到开心处,两人相对大笑。 说完那张支票的故事,未等查利弗先生提及,董事长主动问起他今天的来意。他非但答应了查利弗先生的要求,而且还答应多赞助五个童军去参加该童军大会,并且要查利弗先生亲自带队,负责他们的全部开销。另外他还亲笔写了封推荐函,要求他在欧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服务。 查利弗先生顺利地办成了事情,首要的原因,还是他事先想好了从什么地方开始。如果查利弗先生通过朋友的介绍去请董事长解囊相助,如果就是这么去,进门便开口要钱,对方很可能会心中不悦。顶多看在介绍人的面子上,随便敷衍一下了事。而查利弗事先做好了功课,通过一张百万支票的故事,来拉近自己与董事长的距离。结果两人的谈话十分投机,董事长高兴之余,那点赞助费自然不是问题。 记住,对于任何事情,我们最好想清楚从何处着手后再去做,有备而来往往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机会也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