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场经: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小刘是一家旅游杂志的美编,日常工作就是和设计部的同仁一起,对社里的几份刊物进行设计制作。这天,杂志社抽调他单独去完成一项任务--负责为单位重点策划的一套大型旅游书籍进行设计和排版。 由于这套旅游书籍要赶在十一黄金周前出版发行,上级希望他尽可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将这套书全部设计排版完毕。时间相当紧迫,为了节省在上班路上浪费的时间,他申请在家工作,上级考虑后也同意了。
![第40节:How--我做得究竟怎么样(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82410380047.jpeg)
期限快要到了,小刘紧赶慢赶,还有一小部分工作没有做完。这时候,上级叫他回到单位报告一下工作。小刘很不高兴,他觉得上级真是没事找事,瞎耽误功夫。由此他还认为,一定是不相信他的能力,或者怀疑他在家里根本就没有努力工作,现在要找他回去算账呢。 小刘越想越委屈,越想越生气,思维整个就钻到了牛角尖里,心里琢磨着:你不满意,我还不满意呢!我也懒得跟你辩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有本事你就另请高明。 现场的火药味有多浓就可想而知了。其实,上级对于工作完成时限心里是有数的,暗地里是做了预留的。他也并非不相信小刘,否则就不会将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交给他独立完成了。这个时候让小刘回来报告,只是想了解一下他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效果,以便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而且上级也想听听小刘的建议,这项工作怎么干更好?需要单位给予什么样的配合?甚至,他本来还想夸奖一下小刘的……现在,一切都被小刘自己搞砸了,上级一怒之下决定换人--你嚷嚷着撂挑子,别人就不能接过去吗? 做工作,就必然有问责,上级有权利知道你做得究竟怎么样,你自己也应该对工作成效心中有谱。连自己都没谱的工作,一般来说也肯定是有问题的。既然如此,又何必逃避问责呢?相反,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求别人尤其是上级的问责。在这样的问责中,我们常常能够寻求到支持,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且,还能够给你的上级留下一个主动思考、努力工作的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