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经济圈 珠三角经济圈暗伤
大力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论调已高谈多年,但实际情况呢?城内关卡重重,企业单打独斗,政府只取外援。互不合作,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隐忧。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珠三角长达3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强大的外部危机冲击下,长期积累的内部深层次经济问题纷纷暴露出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期以来,珠三角各地为了各自的利益,“千方百计”地不合作或少合作,不仅大量重复建设、浪费大量资源,而且盲目竞争甚至背后使“阴招”去争项目、争“龙头老大”,进而严重影响了珠三角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城市形象、资源利用和发展潜力。粤港澳大桥一拖近20年,就是这种不合作现象的最好例证,广州芳村的“边缘化”现状就是广州与佛山长期缺少合作的例证。早在1996年,珠三角曾轰轰烈烈地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我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其中一点就谈到“市场一体化合作”是建立经济区的基本前提,否则,将成为空想。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的现象依旧是:珠三角不仅内部各城市不合作或很少合作,而且与周边省市也很少合作。城市与城市不合作,企业与企业不合作,政府与企业不合作,这是制约珠三角经济成长和发展的陷阱。|www.aihuau.com|城市不合作,物流业发展受阻理论上说,珠三角应该是最开放的城市,而作为珠三角中心的广州市应该最最开放,应该以博大的胸怀为周边各城市提供便捷的生产服务、物流服务、中介服务、文化服务等。然而,现实与理论的差距实在让人难以释怀。作为世界工厂,广东让人疑惑的地方是:广东生产出全国最多的电器,却没有诞生出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五星这样的家电专业流通商;广州是全国真正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但全国人民都知道义乌,却不知道广州拥有如此殊荣;广州天河城是全国最早的大型购物中心,但全国很少知道它在哪里;广东是全国流通第一大省,但它拥有的知名流通企业品牌和上市公司不如武汉或长沙一个中等城市多。尽管南粤大地群星闪烁,但能辉耀全国的月亮却几乎没有,能进入全国连锁10强的没有一家。2001~2007年,广东本土零售连锁企业没有一家进入全国前十强。我们不去讨论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单从城市交通来看,层层分布在广州市区和周边的数十个收费站,无疑在述说着广东的物流成本之高以及合作的困境。尽管这些年来,广州市已经拆了不少收费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广州可能是国内在市中心建收费站最多的城市。开车的人都知道,从广州各个方向进城都设有不同的收费站。最要命的是,数十个收费站建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包括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广州大道、环市西路、东风西路等。中山大道的棠东收费站,就建在骏景花园的门口,四周有数十个大型楼盘,每天几十万人从这里经过,但为了收取那微不足道的进城费(因为真正的外地车可以从广园内等市内其他各个路口进城,无须从这里经过。从这里经过的,一般都是市内本地车),每天收费站故意关闭几条道,人为造成交通堵塞。过去,外地车为了躲避这个“进城费”,特意绕道棠德南路,害得棠下小区的人们叫苦不迭。 我不知道这些收费站到底收取了多少过路费或次票费,但我至少知道,东莞、深圳甚至增城、从化的许多车辆都怕进或不愿进“广州城”。当然,这里除了交通管制、交警罚款等因素外,层层收费站的设立,无疑也是一个因素。它不仅显示着这个城市的小气,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影响这个城市的形象,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州至少从交通运输、物流、客流等角度与周边城市不太合作。实际上,这种情形不只是在广州。珠三角其他城市都有类似情形。例如,连接东莞和深圳的莞深高速,是珠江东岸的主要通道之一,按理说深圳与东莞都应该把它修得畅达通顺,然而,在深圳与东莞的交界处,东莞这边是平坦齐整的六车道,而一到深圳这边,道路变得狭窄难行,而且路面已经年久失修。同样,东莞与惠州之间、东莞与广州之间、广州与佛山之间的道路连接无不如此。长三角三省的高速公路和省际公路,都几乎实行了同城化,然而,作为同一个省内的珠三角各市,其交通通行的合作,不仅比长三角内部的省与省之间困难,甚至比欧盟内部的国与国之间还难。
区域城市之间交通不畅,必定导致物流业发展受阻。当然,广东这种不发达的流通业发展模式是与广东整体经济模式相适应的。现行的广东经济模式是一种基于外向型基础上的以规模增长为导向的快速工业化模式,其特点概括为“重出口、轻内需;重制造、轻流通;重规模、轻效益;重产品、轻品牌”。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经济模式主要适宜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的发展,却不适宜于以现代商贸流通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即服务型经济的发展,甚至成为阻碍和制约服务型经济发展的力量。很显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如果珠三角各城市仍各行其道,城市关卡重重,互不合作,当外向型的制造业不再高歌猛进,而内向型的流通服务业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届时,问题将会接踵而来。企业不合作,珠三角企业难做大长三角的企业大多有“抱团打天下”的美誉,然而,珠三角的企业却普遍喜欢单打独斗,“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企业之间很少以联盟、联合、并购、参股等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同业合作,甚至相互之间斗得死去活来,两败俱伤。早在20世纪90年代,有不少人想促成珠三角的三大彩电巨头康佳、TCL、创维进行产业合作,然而,尽管这三个企业领导人都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但最终还是没有给人惊喜,继续以价格战的方式进行自相拼杀,既没有留下什么佳话,也没有真正造就出类似日本日立、韩国三星这样的在家电制造业高速扩张时代涌现出的家电巨头。大家都在抢喝“头啖汤”,但普遍没有长期战略,强调眼前利益。不同之处在于,谁多得谁少得一些加工收益而已。有些知名企业不仅相互不合作,甚至相互拆台和“打群架”,典型的就是顺德的家电企业。仅有一墙之隔的科龙和格兰仕,多年以来,在空调、微波炉大战中,斗得死去活来,从人才、技术到产品、市场,几乎成为“敌人”。随着产业扩张高峰的过去和制造业高利润的退潮,庞大的工厂群落下,存留的是后劲不足的“个体英雄”。假设,如果在过去近20年中,顺德家电业能多成长出几个类似于美的那样的企业,或许,今天的面貌应该更加令人赞叹。珠三角企业的不合作或少合作,更多地体现在区域扩张。珠三角很少有企业联手在全国进行整体布局和大规模市场扩张,宁可失去,也不愿进行这种合作。当浙江的企业联手在山西的矿业、新疆的农业甚至非洲的资源性产业等行业进行企业收购和产业扩张时,珠三角的企业大多还在进行内斗。珠三角的企业绝对不会出现“温州炒房团”这样的组织,除了不愿冒合作的风险外,最关键的是,缺少合作的意愿和动力。在资本市场上,近20年来,你有听说几个广东人在股市上就某只股票通过精心策划进行炒作和进行并购的例子吗?地道的广东人可以说一个都没有。因为他们对股市里的打压、吸货、题材、造势、拉抬等这些具有战略高度的操作不屑一顾,也做不来,所以根本不会产生出德隆系、涌金系、成功系、明天系等股市派系来。这么多年来,广东除美的、香江等少数企业外,很少有比较大的并购和策划。广东唯一一个具有经典意义的并购案例——科龙并购案,却并不是广东人所为。且不说顾雏军并不是广东人,而且好不容易实现的这么伟大的战略性收购,却得不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最后遗憾地丧失了一切成果,一段鼓舞人心的佳话却成了一件憾事。最后科龙反而被山东海信收购。为何当初政府部门就没有认识到在当时的背景下,只要极少的支持,就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巨大的资本运作收益?相比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盲目的注资和“大手笔”而言,当时只要一点点支持,就可以获得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收益。为什么广东的企业普遍做不大?为什么广东人普遍“只要能赚钱,什么都敢干”?原因或许就是广东人太“实在”,太不愿意“务虚”,他们普遍关注的是现在能赚多少?在“务实”的表象下,你只能见到工厂、生产线、产品和钱,有订单就生产,无订单就关门。至于这个厂能开多久?如何向内地扩张?他们大多不愿谈,更别谈什么战略,什么长期合作了。所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珠三角企业可能单个很强,但群体间,却显得相当弱,进而不仅难做大,也难做强。各地政府少合作,区域经济单翅难飞这些年来,我几乎承担和参与过珠三角所有城市政府部门委托的课题,更是到过各个城市做过大量调研,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珠三角各地的政府部门很少关心对方在做什么?有什么经验值得学习?更很少交流与相互合作。本来,珠三角各城市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个性,有许多方面都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都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然而,这些城市宁可漂洋过海去找什么“假兄弟城市”合作,也不重视与身边的“真兄弟城市”合作。哪怕是牲猪屠宰这样一件事,也宁可劳神费力地去北京、上海、福建等地考察取经,而不愿到毗邻的城市学习交流。同样,义乌的商人们大多尊称广州为“大哥”,全国各地的商人们基本上都认同广州才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然而,珠三角大多数城市都率庞大的代表团去义乌考察,却没有留心广州近1000个大大小小的市场以及它们对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珠三角各城市政府部门进行决策调研喜欢动不动出国或去北京、上海,而不是先咨询兄弟城市的相同部门,更谈不上先进行内部交流和调研。在进行决策研究或项目设计时,也是宁可去北京等地请一些不熟悉珠三角情况的“知名专家”来进行,也很少考虑真正关心和了解情况的区域内的“土专家”,更谈不上真正重视和把机会留给这些一心“贡献智慧”的本土专业人士。曾经很火的一年一度的广东省政府主办的所谓“洋顾问会议”,我曾经参加了两届。政府花费数百万元请一些所谓知名的外国专家给广东献计献策,好多观念,在我们听起来,十分幼稚和可笑。事实上,大多数外地专家根本不关注广东的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更何况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的岭南文化及低调的粤商几乎是处于神秘和隐秘的状态,如果不在广东生活十年八年沉下去钻研,很难理解或认清其间的问题。在广东这块土壤上,过去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政府部门和企业普遍是重战术轻战略的,他们只想听到马上能操作或见效的点子,对于要花几年时间进行长期资本运作、市场运作、产业运作或品牌运作这样的事,一般不感兴趣。他们习惯于“碰到困难绕道走”、“摸着石头过河”和“跟着感觉走”,所以那种深入的基于长期战略的研究和合作,通常是理论上的事儿,难以“落地”。当你了解到深圳、广州、东莞、珠海等各城市政府部门之间的那种冷漠、隔膜之后,你就会真正了解,这种区域合作的难度到底有多大。随着“个体英雄”时代的逐渐消失,珠三角如果继续维持缺少合作或者不合作的现状,珠三角就将是一只负重的雄鹰,看着强悍,但真正展翅高飞将越来越难。
更多阅读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全文 山东省会城市经济圈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全文2013年8月前 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继续发挥济南优势,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带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做大做强”的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 珠三角产业结构
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出现集群经济形式的省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也形成了规模大、层次高、能力强、数量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产业集群突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划分范围,迅速向周边扩散,形成了带状产业集
珠三角之旅第八站:江门市新会区(崖山之战遗址和梁启超故居
22日傍晚,从珠海向近100公里外的江门市开去。将近开了两个小时,到达崖山宋元海战旅游文化公园旁的饭店吃了晚饭,天色不早。直接去所在地新会区的古井镇歇息。新会,古称冈州,位于中国南部沿岸,珠江三角洲中西部,西江、潭江的会合处,东部与中
《心灵地图-珠三角生活态度》,珠江经济广播电台,陈扬主持。 珠三角心灵地图
《心灵地图-珠三角生活态度》,珠江经济广播电台,陈扬主持。短信平台互动交流的吹水节目,广东地区收听率最高。[陈扬简介] 1981年,担任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同年,担任广州电台《新闻之窗》节目主持人;
珠三角和长三角 珠三角和长三角哪个好
最近对珠三角和长三角比较感兴趣,研读了不少文章,也觉得挺有意思的,从2000年之后,一直都围绕着一个话题: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对比。有人说珠三角不行了,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现在已经到头了,被长三角超越,并且将会远远地被抛在后面;有的说长三角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