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一种缺点叫聪明》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取得成就和威望,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都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于是乎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可是,茫然中有些人一时找不到通向成功之路的起点在哪里。就像故事中的谷雨,因为频繁地“跳槽”,几年下来,竟然仍然在人生的起点上踟蹰、徘徊。 小波是一个19岁的男孩,来自西部贫穷地区,仅仅是个高中毕业生。刚到北京的时候,由于学历太低,他连一个保安的工作都找不到,每天住在潮湿、阴暗的地下室里,就在他哀叹苍天不公,准备返回家乡的小山村时,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机。一天,小波在地铁口卖报纸时,从一个顾客的口音中认出了一个老乡。老乡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对小波的遭遇非常同情,一番谈话之后,遂决定帮小波一把。几天之后,老乡让小波免费住进了自家的地下室,还留心为小波找工作。不久,他一个哥们的文化公司招聘办公室文员,按照小波的条件,他连初试的资格都没有,但看在哥们的面子上,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于是一个朝不保夕的“报童”摇身一变成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和那些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在一起工作。 小波在这些高学历、阅历丰富的文化人面前自惭形秽,但他的收入由每月不足500元猛增到2000元,这可是他在老家一两年也挣不到的,而他只有19岁!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居然心理不平衡起来,因为其他员工可以拿到他工资的两三倍,所以他常常在老乡面前抱怨公司待他不公。老乡要他学会知足长乐,即使要挣更多的钱,也要脚踏实地,先充电,提高业务能力。可是小波认定了是别人看不起他,就缠着老乡给老板打招呼,安排给他更加重要的职位。有好多次,老乡正在参加公司的重要会议也常常被他的电话“骚扰”,老乡终于忍无可忍地和他断绝了来往,并让小波搬出了地下室。后来,由于小波的不自重和无知,被老板炒了“鱿鱼”,他又重新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有句老话“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实,按照小波的条件,能够成为“上班族”的一员,他应该知足了,但他却觉得老乡就应该无条件地帮忙,可是他根本就不想一想,没有老乡的帮助,他可能连最起码的住处都没有,更别说挣2000元的工资了。他也没有想一想,即使老乡帮他争取到了更好的位置,自己的能力够不够?会不会让同事们信服呢? 删除你的抱怨功能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抱怨社会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抱怨不能进好的单位,抱怨没有碰到好的领导,抱怨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抱怨应该被提拔而没有被提拔,抱怨得不到科研经费,等等。但这个时候,你能不能问自己一句:“做好你应该做的事情了吗?” 一个著名中医学院的毕业生被招聘到一家中医院工作。众所周知,中医治病基本靠的是经验,现在很多中医学院的教授、专家都研究中医理论,但不会拣药、看病。该君也不例外,他本来想继续理论研究,无奈僧多粥少,狼多肉少,他只好“屈就”到一家医院。由于医院主要缺乏的是一线的大夫、药剂师等人才,所以医院决定让他到门诊部实习,而他认为这简直是人才浪费,他想即使做不了理论权威,至少还可以做做领导什么的,可惜不用说能力、关系等要素,仅仅资历一项,就让他的理想遥遥无期。他非常后悔当初选了这样一个专业,极不情愿地去了。该君干了几天就索然无味,那些古怪的老头、古怪的中药味道、形形色色的病人和怪病都让他非常不舒服,整天怨天尤人,抱怨不休,笨手笨脚,几个月过去了也开不了一张像样的单子,有时他连病人的脉搏也找不准,该君甚至当着病人的面把中医说成是巫术,把医院领导气得发抖。这样互不欣赏的结果只能够是一个:走人。 其实,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我们可能受到不公平待遇,但我们也应该让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抱怨社会,抱怨他人,那么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有的看似很聪明的人为什么一辈子都干不成一件事情,原因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