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超高工作效率手册:“A4纸”工作法》
逻辑学树状图 把逻辑整理到一张A4纸上 我刚刚入职软银的时候,接到了某个上司下达的任务:我想在日本推广这项业务,你帮我调查一下是否有这方面的需求。 日本的市场与那个国家的不同,我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在日本,这项业务也许能被孩子们接受,但如果是面向成年人的,情况似乎有些严峻"。 但是,上司却逼问说:"这项业务是面向成年人开发的。为什么成年人不能接受,你明确地说明一下原因。" 当时,我做了很深刻的反省。因为我认为"我做出的‘成年人无法接受这项业务‘的结论缺乏佐证调查,那只是我的设想。我应该分别调查各个年龄段的人对这项业务的需求,在积累了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报告。" 于是,立足于以上想法,我再次提出了报告,并顺利地结束了这件事。我希望通过这个失败经验谈,告诉大家向客户或上司提出报告、简报、计划书等文件的时候,必须有逻辑上的说服力。 总之,如果对方追问"这是什么意思"、"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时,我希望大家能够果断地做出回答。 为此,我推荐给大家一个方法,那就是一张A4 纸的"逻辑学树状图"。 下面我来说明一下具体方法,首先,请研究一下你的课题属于"结果与原因"、"目的与手段"、"整体与局部"中的哪种逻辑关系。然后,将"结果"、"目的"、"整体"这些树的主干作为基点,将"原因"、"手段"、"局部"作为分支。 我来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质量下降"属于"结果与原因"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就要从弄清原因开始做起。在明确了"这是由于工人的素质下降了"、"这是因为原材料本身的质量下降了"、"这是因为工具老化了"等分支(原因)之后,我们还要将其细化到"工人的素质下降,是因为长时间工作,疲劳了"、"是因为把手减少了"、"是因为工人的就业稳定率差"这类小分支(原因)上。
![第18节:用‘一张A4纸‘锻炼思考能力(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70342231506.jpeg)
举一个"目的与手段"关系的例子,"希望提高营业额"是目的,也就是主干;"增加入店人数"、"提高人均消费"、"提高商品单价"是"手段";总之是中间的小分支,"发传单"、"延长营业时间"、"发行优惠券"则是从"增加入店人数"分出来的小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