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个典型的办公室场景:领导占据了里面宽大舒适的单间,外面隔断的小格子或者开放空间里,是各部门下属们。这个办公室可能位于一个政府机关,一家国有企业,一间私营企业,或者是外企,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办公室场景所表现出来的共性。这些共性体现了一个组织部门当中的一个生态群落,或者可以称为职场生态圈。 在这个小小的圈子里,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风起云涌。有时候,那些细微末节的事儿也会引发“蝴蝶效应”,比如近期的雾霾四起,表面看来不过是身心疲惫、胃口差、失眠,却导致了消极怠工、排斥上班,甚至跳槽热。 究竟为何笼罩大半个中国的雾霾阴影尚未消散,职场领域的“雾霾”又悄然来袭呢?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薪酬、加班、房贷、健康和职场安全感已成为压在职场人身上的“五座大山”,让他们苦不堪言。 我想要加薪! 曾一辰是刚步入职场的小菜鸟,在深圳某外贸公司从事业务开发工作,本来打着“积累工作经验”的幌子还能安下心的工作。可才安定没多久,就遇上闹心的事情——房东要涨房租了!这对于一个底薪只有1800元,业务还不甚熟练的新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残忍的是,在转正面谈过程中,主管还委婉的表示:因曾一辰在试用期表现平淡,需进一步观察,拟将试用期三个月延长为六个月。这对原本压力山大的曾一辰而言,好比晴天霹雳。 “去年还可以借口刚毕业没积蓄,厚着脸皮找家里要些补贴,今年是再没法开口了。”曾一辰坦言,压力非常大,“业绩上不去,不仅要为生计发愁,而且还要担心被淘汰。” 与他同病相怜的是同样做业务的谭瑛,“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要想生存下去,只有低头拼命肯干了。”每天加班加点,业务量仍不见进展,收效甚微,这多少让谭瑛有些受打击。 “有时候真想放弃回老家。”在她看来,深圳机会很多,是圆梦的好地方,但目前却未能与她产生火花。 对工作爱恨交加,想逃避却无处可躲,不想低头忍耐却经常忍无可忍,这成为了当下职场人真实写照。尤其是随着新生代职场人的涌入,他们对工作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以往只要赚钱多、职位高就是好工作,而当下80、90后则希望工作轻松、福利完善、被尊重和认可。但现实是,多数企业在知晓这种职场变化上有明显的滞后性,价值观的冲突让“职场雾霾”愈演愈烈。 职场博弈致硝烟四起 与职场新人不同的是,老李已在外打拼多年,好不容易成了一家民营企业的行政部经理。这两年也买上了房和车,外人眼中无限风光,内里却苦不堪言。 “经济形势不好,公司打着各种幌子想裁员增效,首当其冲的就是行政人事这种职能部门。”老李手下曾经有10多个人,现在只有6个人了,活儿却是只增不减。下属时常抱怨,甚至以跳槽威胁之。老李也很焦头烂额,“一边要安抚员工,一边要加班加点。” “可是,谁来安抚我呢?”面对外面不甚景气的市场行情,承担着房贷车贷压力的老李苦不堪言,又不敢也不能轻易跳槽。“先这样熬着吧,干多干少都是一样。”显然,要像以前那样勇往直前的打拼,也难了。
![十面霾伏作文 十面“霾”伏,怎么办?](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522277901493.jpeg)
多年的倒班工作让蒋允的健康亮起了红灯,“一个月三班倒,铁汉子也扛不住。”蒋允对着镜中白发渐生的自己叹了口气,“刚进厂的时候自恃年轻力壮,加班加点只要有足额工资发放也无所谓。况且公司福利还不错,提供夜宵和夜班补贴。” 十多年过去了,小伙子也日渐沧桑,常年的夜班让蒋允一直睡眠不好,这次一场伤风感冒就折腾了半个来月。“工厂流水线工作,请个假也不容易,做久了也好累,真想好好歇阵子!” 各种“雾霾”让职场人身心疲惫,多数处于忐忑、消极状态:失眠、焦虑、急躁、胃口差、体质弱、排斥上班……然而,面对工作和生活的严重失衡,大多数职场人选择了“低头”,默默承受或负重前行。这些“负能量”的积累,久而久之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危及家庭的和睦,最终导致职场人士越来越累。 在雾霾中辨清方向 “是得该从长计议,换个行业为自己打算了。”宋一帆当初选择做文化传播是源于兴趣,觉得好玩又能赚钱,但结果是长期加班和不规律的生活,妻子最终向他下了“最后通牒”,“要么离家要么辞职。”原因是:作为一名孩子的父亲,他太不称职了,就连周末不是出差就是加班,让他去幼儿园接孩子都不知道去哪家幼儿园。 “写文案做设计,全程都得盯着,现在的客户都是‘爷’,一丁点儿小问题都要闹翻天。我作为负责人,电话得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宋一帆也很无奈,只能先熬几年,期望有一天能自主创业放手一搏。 拿时间换金钱,拿健康换工作。这都是职场人不愿又不得已去做的。职场始终是个圈,久了容易让人厌倦,疲累,缺乏职场安全感是很多人的通病。但并非无药可救。 如何一招一式化解“雾霾”?正是接下来的章节要继续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