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第一版序言(4)



系列专题:《美国经济灾难的前因后果:美国大萧条》

  在许多历史学著作中,篇幅的限制要求研究对象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历史时期。在本书中,我们探讨的主要是1921-1933年的历史。1921-1929年是一个繁荣期,而它之后则紧跟着大萧条。这里,我们就要寻找那些在1929年以前就存在的因果作用,正是这些因果作用导致了大萧条的产生。1929-1933年是大萧条的紧缩时期,从时间长度和严重程度来说,这场紧缩是非同寻常的。面对这段时期,我们所要揭示的是,是什么原因使危机加剧并使之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

  当然,在其他综合性研究中,一般人们还要把1933-1940年的历史也包括进来。但是,这一时期对我们来说已经太熟悉不过了,对它的研究也已足够广泛了。

  1921年以前的历史也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许多作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几年找到了大萧条的根源,有些则怀疑,在1920-1921年的经济衰退中,清算活动并没有充分进行,这一点导致了后来的萧条。但是,即便清算活动进行得很充分,在后来的萧条中,货币或价格为什么又萎缩至繁荣前的水平了呢。所以,我们的研究从1921年秋天开始,此时是1920-1921年的周期底部,我们发现在这一较早的时期,信贷扩张开始使生产扭曲(也许因此而使不良资产在繁荣开始前就未得到清算)。针对1920-1921年和1929-1933年这两次萧条,我们分别比较这两次萧条中政府所实施的公共政策以及两次萧条持续的相对时间。我们的研究不需要延伸至更早的时期,因为严格地说,这对于我们的讨论并无太多意义。

  写作此书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学家对1929年经济萧条的研究实在太少。很少有著作专门论及1929年的经济情况。为了弥合这一鸿沟,本书试图从正确的人的行为理论出发,详细的告诉人们,究竟是什么导致了1929年的经济萧条。[7]

  默里·N.罗斯巴德

  注释:

  [1]1873-1879年的萧条比较特殊。首先,这是一场轻度的萧条;其次,由于货币收缩,内战前的金本位制度重新恢复,所以价格大幅下跌。有关这场并不严重的萧条,特别是其制造业的情况,参见O.V.Well, "The Depression of 1873-1879," Agriculture History 11(1937):240。

  [2]即使就其本身而言,1929-1933年,这个萧条中的"紧缩"阶段,也十分漫长,情况也还非常严重,特别就失业问题而言。

  [3]必须强调的是,本书若有不当之处,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不应对此负责。

 第30节:第一版序言(4)
  [4]这里决不是否认,经济理论的最终前提,比如行为的基本公理,源自经验事实。但是,经济学理论对于其他的历史事实来说,是一种先验的知识。

  [5]"人的行为学"的方法论与盛行的观点不同。有关这一方法的介绍以及相关参考文献,可以参见Murray N.Rothbard, "In Defense of ‘Extreme A Priorism‘,"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January, 1957):214-220;同上,"Praxeology: Reply to Mr.Schulle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December, 1951):943-946;同上,"Toward A Reconstruction of Utility and Welfare Economics," in Mary Sennholz, ed., On Freedom and Free Enterprise(Princeton, N.J.: D.Van Nostrand, 1956):224-262。奥地利学派主要的方法论著作有:Ludwig von Mises, Human Action(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49); Mises, Theory and History(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7); F.A.Hayek, 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Glencoe, Ill.: The Free Press, 1952); Lionel Robbins,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s(London: Macmillan, 1960); Mises, 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of Economic Science(Princeton, N.J.: D.Van Nostrand, 1935); Mises, The Ultimat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Science(Princeton, N.J.: D.Van Nostrand, 196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1467.html

更多阅读

第30节:同情(3)

系列专题:《有意义的人生智慧与科学:生而向善》  --弗里德里希·尼采,《善恶之外》,第203节  因此,一个君主如果希望保住自己的权威,他就必须懂得不要为善,利用那个知识,或者不利用它,一切都视必然因素的需要而定。  --马基雅维利  

第30节:让目标渗透人心(1)

系列专题:《如何提升团队活力:打造高绩效团队》  第四节让目标渗透人心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人们低着头忙于赶路时,常常会忽略前进的方向。”对于团队来说,同样会发生这样的事。  许多经理人会陷入莫名的无奈之中,明明目

第30节:不找借口,‘最难完成‘的任务能完成(4)

系列专题:《职场行动手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第二,临时"加码"不抱怨。  当得到一天走完240里路的命令后,他们完全有理由说:路是一步一步走的,这不可能完成。但是,他们没有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是从组织的需求出发,毫无怨言地去执行。 

第30节:连锁的背后(4)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但最终,稳健的张近东选择了专心主业。他指出:"房地产确实有暴利,大家都想赚最简单最快的钱,这是人之本性。但我觉得我们苏宁也不错。如果转做房地产,我哪年才能超过万科?"  作出这一

第30节:挑战不足律

系列专题:《华人世界的创业书:自慢Ⅱ之以身相殉》  创业第三律:挑战不足律  定律解读:  (一)创业就是用最少的资源,挑战不可能,以获取成功时最大的报酬。所以有白手起家的故事,有五千元、三万元创业成功的故事,资源不足正是创业的基本

声明:《第30节:第一版序言(4)》为网友忘记过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