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股市大赢家:我用K线写日记》
4. 不要自恃以前成功。

有时我们成功地根据国际股市的表现来进出,有时我们以市盈率等简单理论作选股依据而获利,但由于以下四个原因,昨天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却失灵。第一,时移势转。第二,理论太单纯,有太多限制。第三,我们对理论一知半解。第四,理论被广泛应用,就不再有效。因此,误判形势、想要一招半式闯江湖、凡事不求甚解和不知变通,甚至比无知对我们伤害更大。 市场的规则就像过去的资讯,并不是不能用,只是不能执著于其中。炒股票没有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所谓"法无定法",只有随机应变才是大用。 二、股市反映未来,我们却活在当下 股市不是经济的温度计,而是领先经济动向,美国政府早在多年前就把标准普尔500 指数,视为定期公布的经济领先指标之一。 财经学家约翰?纳夫辛格在他所写的《投资心理学》一书中曾提问:"1896 年,道琼工业指数40 点,1998 年底9181 点,道琼工业指数是不计入股利的。如果在过去这段期间,每年所发放的股利都再投资到道琼工业指数的话,请问在1998 年底,道琼工业指数应该是几点?"他解释说:"由于定锚(anchoring)的心理,一般人把注意力放在9181 点。作推断时,很可能从这个起点开始,并试图加上一个正确的数量来补偿股利。即使他们清楚自己作预测时,总是把范围定得太窄,但这问题的答案准会让他们大吃一惊,正确的答案是652230 点。" 原来,由于定锚的心理,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定锚在最近时点的信息面,对未来所谓的研判,常只是眼前情绪或感觉的扩散,正如心理学家罗兰?巴瑞克在他的《88 种股市陷阱》中所解释的:"一般来说,我们觉得危险的事,都是当下即将发生的,而不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因此,我们会避免待在无人的暗巷,即使天明时安全就会降临。" 刚进入股市,也由于定锚的心理,我常过度关注买进成本。多头市场时,我把某支获利的持股逢高减仓或成功地抢了一次短线后,依自己另类的计算方式,剩余持股的成本因而降低,这让我沾沾自喜。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想法未免太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