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如何做有价值的职场人:做有贡献的人》
二、看什么 1.工作需要什么 1)先让自己的档案有条理 /39 梳理一下自己的档案 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发现,随着工作期限的增长以及所接触的工作内容的增加,积累的最多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档案。当你有机会打开工作一年以上的人的电脑时,你会发现里面有成千上万的文件。但是,只要你细细地梳理一下这些人的档案,你就会发现,其混乱程度是相当惊人的: 当领导要找某个档案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不能很快地找到; 自己两周前,花了三天编写的文案,现在居然没有任何的痕迹,更不会在需要的时候立刻找到; 对档案的分类,也是相当地随意,根本无法看清楚档案之间的关系。 如果对档案进行分类,更多的人采取的是按照档案的编写者,而不是按照档案所服务的具体项目来进行分类的。也就是,如果是小张写的文件,那么在电脑中就建立一个小张的文件夹,如果是小王写的文件,就再建立一个以小王命名的文件夹。于是,如果是几个人共同参与的项目,其档案会更加零乱,更加难以梳理。 经常梳理一下自己的档案,有心的人就会发现,真正有用的部分微乎其微,真正能够向领导提交的报告,或者是直接能够卖给客户的有价值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 这也就清楚地表明,在自己每天的工作中,大量时间都消耗在那些没有意义的,或者意义很小的事情上。而当一个人允许自己把大量的工作时间,花在这些价值很小或是没有价值的事情上的时候,当然他也就变成了不被工作需要的人。 有贡献的人,会这样做-- ★他们会利用"流水账",来检查一下自己每天都在做什么工作。 ★他们会将自己的档案分类,看一看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和能够直接提交给客户的资料占自己档案的比例是否在不断地提高。
![第7节:二、看什么(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6364392893.jpeg)
★当和别人一起工作的时候,他们会要求自己关注其他人的档案,使得自己的档案更加全面,从而提升档案的整体价值。 2)不仅是"做了",更需要"做好了" /48 从"做了"到"做好了" 针对工作的成果,每一个人都需要完成认真的反思。在为企业做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下面的两个问题对引发大家思考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一个问题是:"设想一下在上一个月,你完成了100项工作。如果在你面前摆四个框,分别贴上四个标签:做了、做完了、做成了、做好了。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当你把上个月所做的100件事情的成果分别放到这四个框之后,哪个框子里装的成果会更多呢?"第二个问题是"如果让贴有‘做成了‘和‘做好了‘框里有更多的成果,你觉得在工作中还需要调整些什么呢?" 所谓"做了",就是领导说了一件事情,你去办了。比如说,企业发现了质量问题,领导要求质检部调查一下原因,一周以后当领导询问该工作进展的时候,质检部的人说"我已经找相关人员聊过了,也确认了一些检测报告"。看到了吗,如果连结论都没有,连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具体措施都没有,那么充其量这样的工作也只能是"做了"。 什么是"做完了",我们还用上面的案例来加以说明。如果质检部的负责人这样回答领导的提问"针对上次的质量问题,我们一共查出了18个可能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有两个,我们已经制定了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并做出了处罚相关人员的建议"。看到了吗,即便你这样做了,并不能保证下次同样的事情不发生,但是至少在调查事故原因并做出处理这件事上,应该是做得相对完整的。 所谓"做成了",就是当领导询问工作进展的时候,质检部的人这样回答领导"同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第二次了",这就意味着他们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并摸索到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