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好方案:沟通力》
第三部分 总 结 第十章 协调一致:综合所有要素使之相得益彰 本书大部分讲的是体系化了的常识。毫无疑问,有些跟你的亲身经历相吻合。有好多内容你一定已非常熟悉,但是建立有效解决分歧的关系依然困难。人际关系、公司间的关系特别是国际关系都需要加以重视。 如果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说的都是常识,为什么我们在交往中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普通常识到实践之间为什么仍有差距?原因可能是这样的,我们虽然多少都听到过一些忠告,但都没有把它们综合起来,合理系统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有效改善同他人的交往。 影响合作关系的各种要素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有一个薄弱环节就会破坏整体。只要有误解、不信任、强制手段和排斥行为的存在,理性思维和有效沟通就不能发挥作用。 通常,我们采取的单个行动本身似乎是恰当的,但不同的单个行动组合在一起所体现出的策略却缺乏一致性。我们的行为,如果不适合当时的特定场合,如果相互抵触,或与我们的想法不一致,将不能帮助我们有效改善同别人的交往。 为了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我应当克服这些困难,将所有要素结合起来,以使我们的行为:

◎ 适合特定的关系和场合; ◎ 相互协调一致; ◎ 与我的看法一致。 适合特定的关系和场合 本书以上讨论的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适用于各种关系,无论是人际关系、商业关系还是政府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与只在一种情况下适用的建议相比而言,普遍原理则更有用。人们在国际关系和商业关系中碰到的困难,如果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去理解就容易得多。在任何一种关系中,理解对方的利益,做到让人信赖,并且细心沟通,都是有益的。但无论这些原则本身多么有效,在碰到具体情况时,应小心谨慎,切不可盲目应用。各种关系形形色色,在实践中,我们应考虑其具体的特性。 有些人喜欢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与谁谈话,我们养成的习惯都难以改变。我们的处事方式也可能是从父母那儿学来的。比如,每次与家人发生争执,我们都会离开房间或出去散一会儿步。我们会把某次交锋中行之有效的办法用在别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僵化。 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应付所有的人,有时会成功,有时却会遭遇失败。有些人更需要倾听和理解,而有些人则更需要认可和关心;有的人需要安全感,还有人对哪怕是一点强制手段都会怒不可遏。“以不变应万变”在人际关系中不可能总得到成功。 找出对方的特点。总的说来,我应当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我的行为应适合你的特点。不管我认为自己是多么理性、善解人意、乐于倾听你的观点、值得信任、坦诚和尊重你,但你的需要、你的观点和意见才是最重要的。 我需要弄清你的特点和不同之处。比如,你不喜欢对方行为捉摸不定,我就应当尽量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极为可靠。假如你主管某家银行贷款业务,同我的公司有生意往来,我不仅要了解你的情况,也要知道你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你所在银行的决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