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没有用的》
我们知道,对学习内容或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叫做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生普通但神奇的"方向盘",对人的知识的增长、智能的提高、情感的调动、品格的形成、潜能的发挥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从社会角度来看,兴趣是爱学、会学的重要基础,是终身学习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怎样把学习变成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是所有教育者最为困惑的问题。为孩子购置一些具有娱乐功能的学习机,解决的仍然是表面问题。要真正地改变人,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下工夫,那就是--利用人的生命发展中的主动性规律。 除了释放束缚孩子主动性的"紧箍咒",激发孩的子兴趣,无非有三种思路:一是感觉引导,二是降低难度,三是协助孩子发掘学习的快感。 如何进行感觉上的引导? 我们不妨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故事: 一位老人遇到了麻烦,每天都有一些顽皮的孩子聚集在他家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了很多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打电话给孩子们的父母、大喊大叫地威胁他们,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起劲,扔石头扔得更欢了。

经过思考,老人将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现在慢慢地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向你们付钱,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回报。"尽管这个承诺在孩子们看起来很离奇,但他们仍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他们每人每天一块钱。 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把孩子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很抱歉,最近我挣钱出现了一些困难,我无法每天付给你们一块钱了,每人每天付给你们五毛钱怎么样?"孩子们当然很不乐意,但他们嘀咕了一阵子后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 又过了几天,老人再次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挣钱状况实在糟极了。我连付给你们五毛钱也无法办得到,但我还是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毛钱,你们看怎么样?" 孩子们很快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个打破了沉默:"别想得太美了,谁会愿意只为了一毛钱干这种苦差使?"就这样,孩子们再也不来扔石头了。 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扔石头是出于内在动力的驱使,扔石头让他们觉得新奇、好玩、冒险,因此,那位老人越管,他们就越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