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没有用的》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考察团写道: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将近三十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两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中国和美国教育考察团的预言都错了。 当然,我不认为培养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两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就是教育的成功,我对美国教育也有过实地考察和研究,也并不认为他们的教育比起我们有多强。但是无论这个故事是否属实,这个"黑色幽默"却给了我们一个问题需要反思:敢不敢彻底给孩子松绑?为什么孩子是可以依靠的,而且是可以彻底依靠的? 我有幸结识了积极推动中国教育变革的郭思乐教授,了解到他倡导的"生本教育",我曾应郭教授之邀到广东的各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考察、研究与演讲,与郭教授成为忘年交。 郭教授对我颇有勉励与指点,他曾发给我短信说:你自是,聪明之极,不可思议,跟着你,年轻的鹰,走在教育的霞光里。而实际上,郭教授所达到的境界极高,他所提出的"生本教育"理论代表着中国教育前进的方向。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全面依靠孩子", 与新时期养成教育的观念不谋而合。全面依靠孩子,就是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育者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孩子的"学",教育者则要"退后"。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彻底颠覆。 记得有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

郭教授回答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几?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 "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