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没有用的》
"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 个3是15,等等。" 这一段小小的对话,体现了郭思乐教授"全面依靠孩子"的大智慧。无独有偶,我后来观察研究了近年来被教育界奉为榜样的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发展思想,至少在全面依靠孩子方面与生本教育理论是相通的。在杜郎口中学办学模式中,其教学发展原则正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该校校长崔其升提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这段话很精彩。 但是,据我的观察与多次听课观摩,杜郎口中学甚至著名的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依靠"还是不够彻底、不够全面的,在课堂上,依然可以看到教师的"有为"和"雕琢自我"的痕迹。除了教育观的变革不够彻底,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本身没有系统化,没有系统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机制。 在教育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和家长根本不敢"放",也就是即使知道了"依靠孩子"的重要性,但由于被惯性思维的力量所控制,"放"而不下,结果导致虚伪的"依靠"。我认为,教育观念的变革需要彻底,不彻底不如不变革。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有南方或者东北地区山地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种植水稻需要人工插秧,就是把培植好的秧苗,按照事先牵好的线索和格子,整齐地种植到水田里。这个方法在我国沿用了大概三千年。这个方法的缺点一是劳动强度大,一个成年劳动力一天最多能插一亩地;二是水稻产量低下,因为受力不同,所以秧苗深浅不一,导致很多秧苗要挣扎很久才能正常生长。 20世纪,我国开始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应用抛秧技术,把培育好的秧苗"随便"地扔到水田里,让秧苗自然生长,结果彻底解放了生产力。按照国家科技部的资料分析,抛秧至少有以下优点: 1.操作灵便,不受田地大小限制。 2.省工、省力、省时。抛秧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近10倍,作业效率高,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经济。据说,一个小孩就能一天抛秧10亩水田。 3.抛秧具有分蘖早发优势,不缓苗,返青快,秧苗入土深浅适宜,低节位分蘖,根系发达,生长旺盛等特点。由于地表的热、肥、水、气候等环境优越,抛秧入土深浅适宜,因此,抛秧分蘖节位低,发生分蘖多,而人工插秧入土较深,分蘖节位较高,平均要比抛秧提高2个节位,且分蘖数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