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没有用的》
其次,责任心稳固于"在错误中受到惩罚因而内疚",因此,教育也需要惩罚(并非体罚)。 允许孩子有秘密,除了尊重孩子的隐私是教育者的基本道德以外,更加重要的是--没有秘密的孩子,心灵世界是单调的、狭窄的。 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踏脚石。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理正是走向独立的要素。秘密往往与责任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 据《信报》记者杜丁调查撰文,大多数家长都偷偷翻看过孩子的书包,偷看孩子的日记。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孩子都强烈反对父母的这一行为。 有一位15岁的女孩这样写道:"有一个星期天,我痛快地玩了一天,因为一个星期的紧张学习使我头晕目眩,两眼发花。可是,我玩累了回来时,发现我的书包被翻过了。于是,我立刻想起了书包里的日记本。果然,日记被妈妈翻看了,并且写了留言。虽然她向我道了歉,但这道歉又有什么用呢?日记写的是我心中的秘密,是我从来不肯泄露的私事,我从没对父母说过,可妈妈竟查了我的书包! "我又羞又愤,决了堤的泪水发狂地流!我真想大声对妈妈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母爱,这是母爱吗?伟大的母爱,是了解、关心和爱护呀!我真想冲出家门,去远方,甚至想到了死……" 有一位孩子为了防备父母偷看日记,准备了两个日记本,一本是写给父母看的,净是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另一本则是自己真正的心里话。当妈妈打开孩子的日记本时,上面写着:妈妈,我知道你要看我的日记本的……

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应该让每个家长和老师深思。家长们的误区在于,以为自己是"过来人",孩子还小,不知道保护自己,所以要查看日记,以"随时掌握孩子的动态","防微杜渐"。有的老师让孩子交日记,可想而知,这些所谓的日记不是编的,就是装模作样的。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摸索、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知道问题的边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任何粗糙的插手,都会让孩子在自己找寻坐标的过程中感到被监视,甚至感到羞辱。 惩罚是必要的,就是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多年前我曾经力促孙云晓教授写一本关于自己教子经验的书,后来就有了《我要做个好父亲》这本独特的书。孙老师的女儿孙冉我也熟识,由于得到了民主的教育,发展很好,没有上过名牌中小学,却靠自己努力考上了复旦大学,现在已在一家国家级的新闻单位做了记者。在这本书中,孙老师讲了一个关于责任心培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