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回过头来看,如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的民营企业家中,确实少有77、78级的大学毕业生。黄鸣是个特殊。考上中国石油大学后,没想到第一节课上教授就告诉他:世界石油只够用50年,中国的时间更短。黄鸣一听差点没跳起来,“等不到70岁,我学的专业就毫无用处?”而顾雏军则更是个例外,即使在接近二十年的企业家生涯中,他留下了一段传奇,却善始而未能善终。顾雏军生于1959年,江苏泰县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顾雏军早年的生活清贫而艰苦,成名后的顾雏军很少提及自己的童年时代,不过从村民的回忆中仍然可以勾勒出一个少年的意气风发。少年顾雏军酷爱读书。那个时代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匮乏,偶尔有电影队下乡放电影或戏班子来村里表演,就算是文化盛事。整个村子的人都会去看,但顾雏军似乎对这些热闹的场面不感兴趣。每当此时,他就会躲在一边安安静静地读书。顾雏军特立独行的做法让不少村民们很是惊奇。年少的顾雏军对机械设备同样兴趣浓厚。为了弄清柴油机的构造原理,他曾经在晚上偷偷地把村里公用的柴油机拆得七零八落,第二天又从容不迫地把零散的部件组合起来,重新装好。顾雏军也表现出善于创新的行事风格。1975年下乡插队的仓西村,16岁的顾雏军对棉花种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经过细心钻研和科学实验,打破农村长期以来的种植习惯,扩大棉花种植间距,减少棉花的栽培密度。事实证明,他的尝试是成功的,试验的棉花产量从亩产50公斤提高到了90公斤。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顾雏军从小就不满于现状,总是寻求改变和突破,而这一点,正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之一。不过,真正改变顾雏军命运的还是读书。1977年恢复高考,18岁的顾雏军靠平时积累的功底和天生的聪明,从本公社37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1981年本科毕业后,进入天津大学深造,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热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其出色表现也使他得以留校从事热能科研。也许按照这样的道路走下去,顾雏军最终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教学人员。但顾雏军天生就不是个安分的人。他很快借助“顾氏热力循环系统”在圈内名声大噪,并在此基础上发明的“顾氏制冷剂”。 |www.aihuau.com|1年轻的顾雏军(左一)在实验室怀揣着“顾氏制冷剂”,顾雏军走出国门。几年时间,他先后在英国、美国成功开拓业务,于1995年携在海外掘得的第一桶金回国创业,在天津投资5000万美元建造起号称“亚洲最大无氟制冷剂”的天津格林柯尔厂。关于顾雏军的第一桶金,众多媒体一直质疑和追问。顾雏军回答是:“我的钱有海外背景”或者“都是我自己当年在欧洲卖制冷剂专利分来的”。显然,他对自己发明的“顾氏制冷剂”颇为自信,这个专利也可能确实为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不过,这笔收入有没有5000万美元之巨,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能说清。他的辩白反而加重了人们的质疑。这又是一场有关原罪的辩论,可由于没有确凿的事实,最终不了了之。不过,质疑归质疑,顾氏的企业依旧是相当的蒸蒸日上。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其超强的盈利能力引发市场抢购,最终融资5.46亿。一时间,顾雏军风光无限。 光明来自东方。“光荣与梦想”的深处,留下的是奋斗者的回忆。1978年,知青大返城,因为父亲被打成右派且进了监狱,李如成和精神崩溃的母亲以及四个兄妹根本无法返回上海。他只好用返城补助款,开了一家乡镇企业:青春服装厂。 1978年,上年秋天“右派”父亲平反了,一家人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将搬往清水县城。回城前,潘家长子潘石屹必须将家里所有的粮食拉到县城粮站交公,换成甘肃省粮票。200多斤粮食,一辆平板车,20多里土路,一米四几的14岁“小潘”,艰辛不言而喻,“两个坡道怎么拉也上不去,只好在路边等人帮忙。”不久,潘石屹转学到县城高中,“从农村到县城,感觉到生活很有希望。”一年后,潘石屹接到省城兰州一所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1978年,一出生就被父母卖了,十四岁失去养母,十九岁又失去养父的苦孩子牛根生,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终于不再挨饿、受冻和申请救济了。1978年,李途纯再次参加高考,又被录取,可当地有关部门还是不让走。他跑到市里、省里,据理力争给自己赢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事实上,恢复高考第一年,李途纯的高考成绩名列县前几名,正是因为政审不过关,没被录取。历经高考磨难的还有徐冠巨。他连续两次考试失利,不得以参加了鲁冠球万向节厂招工考试,从600人中脱颖而出,担任厂会计。当然,徐冠巨后来创办的传化集团从实力上丝毫不逊于万向,而其政治声望也在当选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和省政协副主席后如日中天。

1978年,为了推销低压电器,胡成中在长沙郊区85个村子的抽水站间连续跑了十几天。夜里9点,在公路上冒着刺骨寒风等了4个多小时,胡成中才吃力地爬上了路过的运煤车。此时,他唯一的心愿是能喝上一碗热开水,能在两块钱一夜的通铺上睡一觉。这天,他赚了100元。那年,中国农民的贫困线是年纯收入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