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年度延伸人物:厚积薄发:刘家四兄弟



年度延伸人物:厚积薄发:刘家四兄弟

民企是粒种子,上面曾经盖着块大石板。后来邓小平挥锤将石板打碎了,那我得赶紧吸收水分和空气,但绝不提出要别人浇水、施肥的苛求。有些困难必须自己承受,有些困惑要自己思考。心甘情愿就无怨无悔。

——刘永行

“三十年曰一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到今天,我们有必要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作一个注脚。辉煌是注定的,但是我们同样需要铭记,财富故事也不是繁华都市里高楼大厦的神话,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样有一群在此发迹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著名的刘家四兄弟,属此列。

有人说中国的企业家,改革初期靠的是胆量。的确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胆量,即使邓小平挥锤将石板打碎了,他们也没有勇气吸收水分和空气。

|www.aihuau.com|1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刚刚起步。在政策的鼓励下,很多人跃跃欲试。与此同时,四处蔓延的贫穷也让更加坚定了某些人创业的决心。1980年发生在刘家四兄弟刘永行身上的一件事,让他终身难忘:那年春节,还在学校上学的刘永行,家里仅有两块多钱,4岁的儿子要吃肉,买不起猪肉的刘永行买了一只鹅,不想被高兴坏了的儿子不小心放跑了。儿子哭闹着要吃肉,被逼无奈的刘永行开始修收音机挣钱,几天的工夫竟挣了300多元,儿子有肉吃了,刘永行的学费也有了着落。而正是刘永行的这次“外快”,让刘家四兄弟看到了创业的曙光。

1982年,刘家四兄弟陈育新(本地农业局技术员)与老大刘永言(在成都一家军工企业计算机室工作)、老二刘永行(在四川从事电子设备设计)、老四刘永好(在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任教)一起,召开了刘氏家族历史上的“四方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们作出决定:全部辞职下乡搞实业。

 《奔腾入海》年度延伸人物:厚积薄发:刘家四兄弟
创业需要资本,刘家四兄弟创业唯一的资本,是知识和技术。他们卖手表、自行车,勉强凑够了一千块钱。1983年,刘家四兄弟办起了第一家养殖场——育新良种厂。虽然挂着“厂”的名分,也不过是个体户。这一年,全国城乡的个体户已有了近136万,是1978年的9倍。刘家四兄弟也算赶上了经济时髦。当时,中国正流行吃鹌鹑蛋,四兄弟开发出了一套鹌鹑养殖繁育技术,摸索出用鹌鹑粪养猪,猪粪养鱼,再用鱼粪养鹌鹑的生态循环养殖法。科学养殖一下把鹌鹑蛋的成本降了下来,他们开始盈利,成了万元户,养殖厂也开始远近闻名。

养殖场大了,四兄弟喜忧参半。喜的是艰苦创业有了回报,忧的是人手不够。养殖厂亟需扩大规模,单雇工政策还很紧,不能超过8人。“傻子瓜子”年广久就曾因为雇工问题,给中国的经济学界出了一道难题,刘家四兄弟不想趟这个浑水。但企业要扩大规模,他们也只有在中央三原则,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中摸着石头过河。四兄弟揣摩着政策,打着擦边球往前走。刘永好这样说,“到底是包括我们4个内的8个,还是除了我们4个再加8个,结果说法是含糊的,没有人给我们说得清楚,我想可能除了我们4个,另外再找8个人吧,所以说我们打了个擦边球,我们就请了8个人,加上我们4个就是12个人,就这样一步步做过来的。”

1982年,邓小平为年广久解决了难题,但并没有就雇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1984年,邓小平明确指出雇工问题“可以放两年再看”。两年到了,邓小平还是说,“再看看。”刘家四兄弟的养殖厂,就在“再看看”中不断发展壮大。

1988年,有了“私营经济”的提法,同时国务院发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私营经济终于得到正式承认。此时的刘家兄弟养殖厂年产鹌鹑达到了15万只,远销海外。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视察了刘氏兄弟的企业之后,欣然题词:“中国经济的振兴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所以,刘家四兄弟的育新良种厂更名为四川新津希望饲料厂。在他们的带动下,新津县的鹌鹑养殖业基地般地遍地开花。

刘家四兄弟振兴地方经济的“善举”,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难题:县里养鹌鹑的农户越来越多,市场趋向饱和,鹌鹑蛋的利润越来越薄。于是,四兄弟决定转型。1988年,他们转型到饲料生产,并于1989年成功研制出希望牌1号猪饲料,并以质量好、价格低的优势跃居四川省第一大饲料。然而,好景不长,转向的大气候又让四兄弟惴惴不安。1989年,私营经济到底姓“社”姓“资”的讨论又开始升温,全国个体工商从业人员锐减360万人,私营经济发展几乎完全停滞。很多好心人劝四兄弟把企业交给政府,当地政府给他们出了个缓兵之计,他们回去悄悄地继续做。

刘家四兄弟“悄悄”做了两年,迎来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四兄弟异常振奋,他们的第二次创业高潮到来,成立希望集团。10年磨一剑,在四兄弟的经营下,希望集团蒸蒸日上,不断扩张。扩张中,四兄弟因经营思路不同而出现分歧。所以他们进行了第一次分家:除了集团在新津县的饲料基地作为大家共同的业务和资产保持不变之外,其余的资产则被平均分成四份,老大刘永言进军高科技产业;老三陈育新维持原有市场和基地的运营;老二刘永行和老四刘永好则共同拓展国内其他市场。

分家后的希望集团发展势头更足:希望集团在各地建立了12家独资、合资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产值高达15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俄罗斯、越南、韩国等地,希望集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饲料王。 但是,四兄弟还觉得分家分得不够彻底。1996年,他们开始了第二次分家。1997年11月4号,《中国证券报》有这样一个公告,“根据希望集团董事会决议,希望下设大陆、东方、华西、南方4个二级实业公司,分别由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刘永好负责。”

正如陈育新所言,这次分家是在明晰产权,扫清发展障碍,“实际上分家就是把家族企业的原来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组织架构理顺了,以后发展就没有障碍了。”自此,老大刘永言负责中央空调市场,老三陈育新负责新津县生产基地的同时并涉足房地产领域试水,老二刘永行、老四刘永好则分别负责东北和西南市场。

分家后的希望集团,朝着更为顺畅的方向发展,从“富豪榜”可见一斑:2001年,刘氏兄弟再次成为《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名,拥有的财富已经变成83亿元;2005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上,刘永行以11.6亿美元排在第5位,刘永好以11.24美元排在第6位。

“农业上就要讲气候,又要大气候,又有小气候,我们企业发展的环境来看,大气候是我们国家,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这个大气候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小气候,小气候就地方政府营造的这小气候,如果小气候不好,也寸步难行。”陈育新的这段话或许能解开我们疑惑——刘家四兄弟到底靠什么致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0795.html

更多阅读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13)

无限的能力加上无限的欲望,其结果不是一场大胜利,就是一场大灾难。物价持续上涨,风气不断变坏。洛杉矶《国际日报》有文章这样写道:  场景:大饭店中的“贵宾厅”。  人物:高干们。  画面:杯盘狼藉,宾主尽欢。这是在大陆上常见的“宴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8)

  9月15日,《新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该报资深记者王志信采写的报道:9月12日,当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校友荟集东北农学院,欢庆40周年校庆的时候,全国第一位兽医外科博士、该校毕业生王宗明却游离于喜庆之外,在校内通街大道旁支起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1)

“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苏芮《跟着感觉走》1988:海岛狂欢理想主义的情怀在继续蔓延,狂欢却成为整个国家的主旋律,海南、北京、乃至全国:吴一坚与景柱孤身闯海南,多年后前者为“陕西首富”,后者当上“海南首富”;石油大王龚加龙起

《奔腾入海》年度延伸人物:华为BOSS任正非

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势不可挡的攻击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功,为任正非赢得了西方媒体的尊敬。事实上在此之前,为人低调、从不走向幕前的任正非,已经被视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的神秘“教父”。          ——《世界经理人》“15年

《奔腾入海》年度延伸人物:鲁冠球: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

改革开放三十年,并非处处都有成功者。那些倒下企业家的墓志铭,往往比成功者的座右铭还要长。基业长青,是每个创业者的鸿鹄之志,却不得不在短命游戏中重复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宿命。成功似乎成了小概率的事件。对于失

声明:《《奔腾入海》年度延伸人物:厚积薄发:刘家四兄弟》为网友稀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