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1981:大风起于青萍之末(6)



舆论的交锋中,华南师范学院的一名研二学生郑炎潮悄悄完成了题为《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的毕业论文。论文中“私营经济”这个概念,接近三十年后重新见诸文字。

1956年前共和国的话语体系里,“私营经济”曾经出现过一次——新中国成立前夕通过的临时宪法,“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但1956年实行工商业改造以后,不仅现实中的私营经济不再有合法容身之地,概念和话语上的“私营经济”也完全消失。

郑炎潮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后分配至陕西汽车大修厂。在汽修厂企业工作的日子里,郑炎潮目睹了国营经济存在的诸多弊端。而渐有起色的个体经济,让他看到了一种新经济形式的活力。恢复研究生考试制度第二年,郑炎潮考入华南师范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做毕业论文时,他和导师黄家驹与丁家树教授反复讨论后,把论文方向确定在“我国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上。

拿着300元论文经费,郑炎潮走访了杭州、上海、大连、重庆、武汉等地的国有企业,调研了当时几乎所有广东有名的个体户。

调研过程中,郑炎潮了解到,虽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雇工人数不能超过八个”,但很多广州第一批个体户雇用的人数早已不止八人。以“周生记太爷鸡”为例,一天销售100只鸡,就必须有劳动力来辅助采购、宰鸡、调料、烧炉、运装、销售工作,超过8个人才能运转正常。否则,全靠老板本人一天卖二三十只鸡,且不能保本。类似情况,绝不止一例。面对不可阻挡的个体经济趋势,现实与理论之间存在着的落差,郑炎潮既想找到解决办法,又想在论文中对其定义。最后,他花费心思,给这种复杂环境下,超过雇工8人的个体经济界定了一个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

3月,经过多次斟酌修改后,郑炎潮完成论文初稿,交给了导师。看完十万多字的论文初稿,导师对郑炎潮说,“调研的仔细,资料详实也有说服力,但有关私营经济的论述过于敏感,与现行政策不符,不符合马克思理论,建议删除,如果不删除,论文答辩可能无法通过。”听了导师的建议,郑炎潮犹豫不决,“删除的话,很可惜,毕竟是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不删,过不了答辩,研究生念了白念”。

|www.aihuau.com|1

 《奔腾入海》1981:大风起于青萍之末(6)
“是放弃还是坚持”,郑炎潮很痛苦。这年,和郑炎潮一样痛苦的还有任仲夷书记。1980年,任仲夷调任广东,来之后就遇到了难题:政策规定个体经济雇工不能超过八个,但广东的个体户相当多,雇工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几百个都有。“问题到底怎么处理?”任仲夷百思不得其解,指令广东社科界好好研究。

听到任仲夷的提议后,郑炎潮从毕业论文中抽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中内容最敏感的一章打印稿,没作任何修改,用信件单独寄给任仲夷。一周后,任仲夷打来电话,约郑炎潮第二天下午三点钟到他办公室面谈。

第二天,郑炎潮赶到省委,直接进了任仲夷的办公室。见面后,郑炎潮简单陈述论文的基本观点、调研资料和一些具体案例,“任书记听完介绍后说,‘个体经济超过马克思的规定,我们不好坐视,但管错了,会压制新生力量,给经济带来损失。我们正在苦恼,你的论文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任仲夷语气激动地对郑炎潮说:“私营经济的概念提得好,它不属于传统的公有经济范畴,但又不是资本主义的,按你的说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构成,并且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辅助和补充’,它不但没有损害社会主义,反而发展了社会主义,那么当然是有益的,当然不能够约束,它该怎样发展,就怎样发展……我们准备在广东先行一步,制订支持超过8个雇工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若有可能的话,我到北京后将会向中央领导反映广东在发展私营经济方面的体会和具体政策,希望能把这一做法推广到全国。”

和任仲夷见面后,郑炎潮需要修改的毕业论文,最后顺利通过答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的提法也有了正式的名字——“私营经济”。

1988年,中共中央建议修改宪法个别条款。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企业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内容。此时,距郑炎潮和任仲夷首倡“私营经济”,过去了整整6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0789.html

更多阅读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风起于青萍之末的作者

最近看到一些灾难不断地发生,心中颇显不安。从温州动车事故,到湖南的沉船事故,上网见到的最多的就是“逝者安息”之类的字样,不禁有些沉思,这些灾难到底是谁引起的?是上天对他们的不公,还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这不该属于自然灾害,不该再怨天了不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8)

  9月15日,《新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该报资深记者王志信采写的报道:9月12日,当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校友荟集东北农学院,欢庆40周年校庆的时候,全国第一位兽医外科博士、该校毕业生王宗明却游离于喜庆之外,在校内通街大道旁支起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1)

“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苏芮《跟着感觉走》1988:海岛狂欢理想主义的情怀在继续蔓延,狂欢却成为整个国家的主旋律,海南、北京、乃至全国:吴一坚与景柱孤身闯海南,多年后前者为“陕西首富”,后者当上“海南首富”;石油大王龚加龙起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3)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许是最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份美国报纸,它总是会在合适的时间登出恰当的评论,比如一月九日的《中国悄悄的革命》:  毛去世才八年,邓小平已使中国重新恢复活力并改变了面貌。邓小平先生似乎是施政方面的最大务

《奔腾入海》1985:中国有了“万元户”(1)

“是谁在练太极风生水起?”              ——周杰伦《双节棍》1985:中国有了“万元户”“万元户”这个新名词,席卷大江南北,深入到人的内心,演变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的代名词:尹明善和翟美卿挤进了“十万元户”甚至

声明:《《奔腾入海》1981:大风起于青萍之末(6)》为网友沋質莮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