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个80后的心灵自传:破罐子》
今天仿佛没什么事发生过,我还是独自走在学校的走廊里,心里为交不到多少美国朋友而犯愁,我指的是美国的白人。不知是因为我内向太不善于交际,还是本身就讨厌美国学生的习惯和生活作风,例如神经质、男女过于开放、话题总离不开汽车和靓女,等等。但我相信这应该只是少数人的作风,不一定占多数。我真的很想在学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无尽的困惑却包围了我。"我到底该怎么办"是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 9月21日星期五有雷暴 今天上ESL课时我正在用电子词典查生词,不是用手按的,是用笔输入的那种,外形挺酷,所以一下课就有一大群人围过来问我:"这是什么?"我简单地回答他们说是字典,只见他们全部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顺便还给他们演示操作了一遍。这已不是第一次被这样羡慕了,以前也有过好几次,但当我在语言营的时候却没一个人因此搭理过我。看来美国人对高科技的认识还是不足,动不动就大惊小怪的,但那股子好奇劲儿真是讨人喜欢。 / Just for Fun--开心就行 / 今天所有的课都减去十分钟,这样放学后就可以多出四十分钟搞一个叫Pep Assembly的活动了,类似于中国的动员大会,是为了鼓舞学生的士气和增进团结而设的。 活动在室内篮球馆进行,全校学生都到齐了,鼓乐队和拉拉队也出来营造气氛,整个篮球馆都沸腾了起来,仿佛在庆祝什么盛大的节日一样。一共有四个年级,不同年级的人都分堆坐,我属于Junior的一堆。主持人先是让我们四堆人分别喊一句英文句子,哪堆人喊得最大声就会有奖品,结果是Freshman(九年级)声音最弱,Senior(十二年级)声音最大,一般每年都是这样的结果。 最小的年级最弱,最大的年级要认老大。他们之中有些人还配有瓶子,里面装满了玉米粒,一摇,玉米粒跟瓶子撞击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再伴以人的大喊大叫,那声音简直快要把房顶都掀翻了。接下来还有几个节目都是由学生自编自演的。

拉拉队先是展示她们的看家绝技,什么叠罗汉、翻跟头、人肉弹跳床,水平还挺高的。接下来的小品里面竟有一个壮男穿上裙子打扮成女的模样,出场时还搔首弄姿的,全场观众自然是笑成了一团,有人在吹口哨,还有人在尖叫,这直让我想起了香港电视节目里的庸俗镜头。整个活动结束了我还没弄清它真正的目的,既没勉励学生要好好学习,也没其他内容,反正这就是美国人的性格,Just for Fun(开心就行)! 晚上在别人请我去看橄榄球的前提下,我第三次来到了体育馆。其实我真的是对这项运动没有丝毫的兴趣,它远没有足球过瘾。但既然到了美国,只能入乡随俗了,再加上去的主要目的还是社交,真正关心比赛的我想大概就只有那些学生队员的父母和老校友了。只看过三次比赛的我就大致地对橄榄球是个什么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我还是挺聪明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