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经济危机的预测与反思:经济学的香槟》
萨缪尔森不仅使新古典经济学获其名,同时还开创了经济学数理分析的时代。二战后,萨缪尔森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帕累托主义复兴和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综合的先驱者之一,也因《经济学》一书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经济学的"鼻祖",而他则自认为是"中间道路经济学",核心思想是主张"混合经济"。正如他在《中间道路经济学》一书的中译本序言中所说:"左派和右派的思想家们喜欢用极端对立的方式思考问题。这不是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作风。认真研究经济师的经验,加上50年来学习和发展错综复杂的经济理论,都迫使我不得不成为一个折衷主义者:在个人的创造性与最优社会规则之间,寻找一条中庸之道。可以肯定地说,完全自由放任主义,不仅会导致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发展到完全不必要的程度,而且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性--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济衰退与经济不景气,还有投资性金融泡沫与狂躁的价格暴跌危机。" ()②萨缪尔森的这句话写于1998年10月,已完全预言了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机。按照萨缪尔森的观点,"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正在从一种命令式的计划经济发展成为一种混合市场经济。为什么我不说‘中国正在从共产主义转向资本主义‘?这是因为,纯而又纯的资本主义,只是在本世纪20年代的美国才能找到,我就是在这种制度下长大的;现在,它成了一个已经灭绝的物种;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里,无论哪里也找不到它了。" ()③ 保罗·萨缪尔森是哈佛大学20世纪30年代一代人中的神童。他在熊彼特和列昂惕夫的指导下从事研究。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有一种超常的领悟能力,留下许多轶事。
![第7节:犹太经济学家究竟贡献了什么(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50821290421.jpeg)
据说在萨缪尔森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熊彼特转向列昂惕夫问道:"嗨,瓦西里,我们毕业了吗?"之后,萨缪尔森转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且在自己的身边建立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系。不久,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犹太人罗伯特·索洛加盟,成为他终身的合作者和同道。 萨缪尔森于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科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1年又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1940年到1985年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从1947年开始就获得了正教授的职称。他是专门为学术研究而生的,在芝加哥大学是个成绩为A的学生,在哈佛则为A+,但是他偶然进入经济学的殿堂。结果证明,经济学就是为他而设的,一如世代经商的犹太先祖的基因,最终经济学成为他终身的归宿,而他所学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则使他有别于普通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虽然日历上记载他出生于1915年5月15日,但他真正的出生时间则是1932年1月2日上午,因为他考上了芝加哥大学。在那里,他先后师从于弗兰克·耐特、罗伯特·维纳、亨利·舒尔茨、亨利·西蒙斯、保罗·道格拉斯,以及明茨等大师。在哈佛则接受了熊彼特、列昂惕夫、威尔逊、哈伯勒、钱伯霖与汉森的教导。正如萨缪尔森断言:"1932年是生为经济学家的大好时机。政治经济学这个睡美人,正在等待新方法、新典范、新好手与新问题之吻。科学是只寄生虫,病人的数目越多,生理学与病理学就越进步,治疗方法从病理学中产生。1932年也是大萧条进入低谷期,一颗新苗从腐坏的土壤长出我们今天称之为的宏观经济学。"① ()萨缪尔森是从那时开始研究经济学的,尤其是他敏锐地感觉到数学会为现代经济学带来革命,而这正是他找到的新方法。于是他疯狂地钻研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