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教育界第1畅销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侯滨笑着说:"张老师,我就是咱们班的‘千年老末‘,这样的成绩能考上大学?" "你还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啊,你要是一下子排名排在前几名,那你就是神了,对不对啊?"我说。 侯滨笑了。
![第18节:★梦圆‘北大清华‘(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45438709092.jpeg)
"现在你的成绩已经有了进步,只要保持这个进步,考大学没有问题了,只是选择考哪所大学的问题了。"我继续说道,"你现在成绩在班里的排名是不好,但是不要忘了,你自己说过的要凭自己的实力考大学,现在你要再设计一个目标,那就是考名校。" "啊,张老师开玩笑吧。"侯滨笑着问。 "你和其他同学一样,只要有了目标,坚持努力下去,进大学完全没有问题,就看你的努力了。"我肯定地说。 人都有受他人话语、情感、行动等暗示的心理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暗示。对于一个学生而言,经常遭到失败的打击后,再加上他人否定话语的"攻击",这个学生在心里会给自己贴上"差等生"标签。而一个正面的、积极暗示会给"差等生"无穷的力量。 在班会上,我会经常表扬侯滨进步很快,平均分数提高了十几分,同学们也觉得侯滨的进步很明显,有不少同学还向侯滨请教学习的经验。 侯滨也意识到自己的"小成功",很快融入到了班级的大集体中,和同学们一起奋斗,不再是孤独一人。 类似侯滨这样的学生,在校园里并不少见,他们能考进名校,也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在这里,要给家长和教师一个信念,那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只要有合理的教育方式,都可以考上大学。 在我的眼里,没有顽固不化的学生,也没有"千年老末"的学生,每个所谓成绩不高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赞扬和激励,他们也可以是英才。 我对侯滨设计的是切实可行的目标,只要侯滨努力了,他就能尝到成功的滋味,虽然排名在后,但是自己的分数在不断提高,有了进步,就有了改变。 侯滨曾对我说:"张老师,如果没有您,我不会有今天这种自豪。做您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荣幸,我会不断努力,向下一个目标前进。谢谢您!" "侯滨,好样的!老师为你骄傲!"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学生的成功更令人感到有所成就的呢。 儿时的梦 我带过一个学生,名叫林晓茜,她在考上北京大学后,说自己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上北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