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实力与富足,富足与自由(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44878437788.jpeg)
系列专题:《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美国的极限》
这些著名美国政治家缔造的成就不是源于他们共同致力于自由传统,而是源于他们无所顾忌的魄力。无论白宫和国务院发出的例行声明多么言过其实,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一直不是理想主义,而是实用主义,且经常受到实用主义的近亲--机会主义的约束。 扬扬自得的教科书上美国所谓的"崛起为大国"的过程,并没有按照某些事先设想的全球领先战略来展开,它从来就没有什么秘密图纸或巧妙计划。指导政策的是善于捕捉机会的锐利眼光,不是固守什么原则。如果说它使用的手段并不总是漂亮的话,取得的结果却经常令人瞠目,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扩张使美国成了"机会的乐土"。扩张带来了富足,富足带来了真正自由。在费城签署的文件许诺了自由。实现这些承诺需要有利于大规模创造财富的政治经济。 弗雷德里克·杰克逊(Frederick Jackson)在一个世纪前写下的话指出了这一点。他写道,"不是宪法,而是自由的土地和富饶的自然资源向一群合适的人开放",才使美国民主成为可能。半个世纪之后,历史学家戴维·波特(David Potter)也发现了富足与自由之间类似的共生关系。"富足之下的政治",他声称,创造了美国生活方式,"这种政治既对着那些认为富足是保障自由的手段的人微笑,也对着那些认为自由有助于确保富足的人微笑"。另外一位历史学家威廉·阿普尔曼·威廉斯(William Appleman Williams)发现了一种更为紧密的相关性。对美国人来说,他认为:"富足就是自由,自由就是富足。" 简言之,扩张促进了繁荣,从而创造了美国人追求自由之梦的环境,虽然他们一直相互争论谁应该分享这个梦想。物质富裕程度不断增加的承诺和现实,使这一争论维持在美国边界之内。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美国人开始依靠更大的经济蛋糕来欺骗难以统治的人们,缓和阶级、种族、宗教和民族之间的紧张局面。金钱成为润滑剂,使社会和政治摩擦一直处于可容忍的范围之内。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曾经说过,美国人"总是用量化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几乎所有问题",确信更多就是更好。 扩张、富足和自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达到了极点。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列强兄弟阋墙的行为,日本鲁莽的政策导致珍珠港被袭,这些都极大地帮助美国崛起为全球超级大国,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全世界羡慕不已。到1945年,《时代》周刊、《生活》杂志出版商亨利·卢斯(Henry Luce)在四年前预言的"美国世纪"好像已经奇迹般成为现实。在占人口多数的白人看来,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最自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