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美国的极限》
经过不断重复,这一意识形态的元素已经固化在美国人的心里。它们是祭祀用品,不容置疑,不容监督。习惯引用这一信条的布什等政治家真的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吗?这很有可能,就像福克斯新闻节目主持人可能真的相信他们提供"公正而适度"的世界新闻报道一样,就像麦当劳连锁店可能真的相信它做的是"带给人们微笑"的生意一样。信念总是追随自我利益。 觊觎高层职位的人也遵循这种意识形态的核心教条,希望由此表明他们值得信赖。下面是阿肯色州时任州长1991年12月提供的一个版本。他是一位自由派民主党人,他的外交政策资历几乎为零,但他的眼光已经瞄准白宫。 我出生于近半个世纪之前,当时冷战就要降临,是一个充满伟大变革、巨大机遇和未知危险的时代。这个时候,美国人只想回到家中,恢复平静的生活,我们的国家必须鼓舞斗志,开始新的战争,遏制誓言埋葬我们的、扩张主义的、兵戎相向的苏联。我们必须找到办法,重建欧洲和亚洲的经济,鼓励世界范围的独立运动,维护我国对于世界的原则,对抗自由民主面临的又一个极权主义挑战。由于美国人民的不竭勇气和巨大牺牲,我们赢得了那场冷战。 这种诠释历史的方法是不理会所有细节,不提及越南战争,不提及中央情报局的政变和暗杀企图,不提及与唯利是图的独裁者的勾结。但这一段文字极其符合克林顿的目的,将他巧妙地置于美国政治主流之中。克林顿相当准确地意识到,如果他距离主流太远,就像1972年总统竞选中候选人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做的那样,号召美国"回家"的话,他的候选人地位就完蛋了。虽然克林顿本人与冷战绝对无关,实际上他还成功逃脱了兵役,但通过不断使用"我们"这个词,他确立了自己对那场斗争的个人认同。他是与"我们"一起的人,而"我们"赢得了那场历史性竞赛,从而为自由获得了巨大胜利。 让历史快进16年,另一位鲜有外交政策资历的未来总统,毫不犹豫地从克林顿的剧本上撕下一页。"在上个世纪面临巨大危险的时刻,"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宣称, 富兰克林·罗斯福、哈里·杜鲁门和约翰·F·肯尼迪等美国领导人既成功地保护了美国人民,也为下一代扩大了机遇。而且,他们用行动和榜样确保美国能够领导并改善世界。国界内外的数十亿人追求自由,而我们代表自由并为自由而战。
![第36节:美国代表自由并在为自由而战吗?(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44442523670.jpeg)
罗斯福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他的"四大自由"①赋予反法西斯斗争崇高的目的。杜鲁门支持建立大胆而全新的架构,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这个架构将军事力量与马歇尔计划结合在一起,以维护世界各国的和平与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