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美国的极限》
这一事态的意义既是战术性的,也是战略性的。受装备有简易爆炸装置的叛乱分子困扰,美军无暇应付其他正在迫近的威胁。布什总统的"全球战争"舞台在范围上大大缩小,美军在很大程度上被困在了伊拉克和阿富汗。伊朗是所谓的"邪恶轴心"的一个成员,但其实际影响和地位却在提高。 所以,从布什总统的两场军事冒险中得出的第一个教训是:今天的战争与以往的战争没有区别,还是难以捉摸、难以驾驭、代价高昂、充满意外,且肯定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只有真正精神错乱的人才会有其他幻想。 美国奇怪地迷恋上了武力 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第二个教训源于第一个教训。与整个历史上的情况一样,武力的功效依然有限。甚至在信息时代,武力"奏效"只限于特定范围的紧急情况。 这一教训直接涉及当今美国政治家的勃勃野心。 在冷战中,武力逐渐成为受美国人宠爱的政策工具。尼布尔在1958年写道,美国越来越"奇怪地迷恋上了军事力量",非常令人担心。冷战的结果也无法影响这种迷恋。"9·11"之后,高压政治对华盛顿的吸引力达到新高度。对布什总统来说,"军事选择"一直"摆在桌面上"。他的政府把军事力量当成多用途工具,不再是最后手段,也不仅仅用于防御目的。相反,军事力量成了纠正偏失、改正错误的手段。 例如,布什总统时常宣称,在伊拉克,美国不仅是为保护自己及利益而战斗,也是为了推广民主和人权。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读这一所谓的自由议程。第一种解读从字面理解总统所说的话:他把战争看做解救和解放的工具。通过威胁使用或直接使用暴力,美国致力于让整个国家服从西方的自由价值观。这是布什希望通过保罗·沃尔福威茨让伍德罗·威尔逊再现。 另外一种解读是把自由议程看做玩世不恭,仅仅是为赤裸裸的侵略战略提供一点道德合理性。这里的想法是武力可以产生霸权。始于伊拉克的高压政治会让美国征服整个大中东地区。这是布什希望通过迪克·切尼让西奥多·罗斯福再现。 布什本人是倾向于威尔逊和沃尔福威茨的军事理想主义,还是倾向于罗斯福和切尼的军事民族主义,这是一个存有争议的话题。在他的内心,这两派思想很可能相互交织。美国总统喜欢把"美国为自由而战"这句格言既当做核心诉求,又当做权宜之计,布什显然不是第一位这样做的总统。 真正的重点在于美国无论打算解放还是主导,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事态表明,这一努力都没有奏效。 美国动用武力既不会解放大中东地区的人民,也不会让美国控制这个地区。美国正在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