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透析克隆幸福的DNA:幸福的方法》
在第1章里,我首先回忆了自己的过去--那些激发我追求幸福这门学问的经历。在接下来的一章里,指出了幸福既非来自满足眼前的欲望,也不是无止境地追求长远目标。我们一般所看到的幸福模式--"享乐主义型"只要满足当前的欲求,"忙碌奔波型"不能体会任何生活中当下的快乐,生活只为了目标实现的那一刻--都是不可行的,因为它们两者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人们的两种基本需要,那就是"当前的快乐+未来的获益"。 在第3章中,我解释了为什么快乐必须同时包含意义和快乐两个因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同时又可以体验当下的喜悦情绪。我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一个高于其他所有目标的总目标。而在第4章中,我提出幸福才应该是至高的财富,而金钱或声望绝不是用来衡量生命的标准。我经常会反思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关系,并讨论了为什么有些人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地位和声望之后,却仍然内心充满苦痛,甚至精神崩溃。第5章,将本书关于目标设定的方法与其他心理学理论进行了结合,帮助读者更好地设定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第6章中,我开始将第2章的理论应用在生活中,去探索为什么大部分的学生不爱上学,并且研讨了有关教育者的角色,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更开心同时更成功。书中同时解析了两种学习模式:溺水模式和性爱模式。第7章的主旨在于破除外在成功必须以牺牲内在的快乐为代价的错误观念,并提供了一种方法,帮助读者找到能发挥自身优势,同时获得快乐和意义的工作。第8章中探讨了幸福生活中最重要的成分:爱。我讲了无条件去爱和被爱的重要性,为什么无条件的爱在幸福里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还有其对生活其他方面的广泛影响。

在最后一篇的第一冥想中,我讨论了幸福、爱自己和爱他人之间的关系。第二冥想介绍了幸福强心剂的概念,即一些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简短练习,它们可以加强我们整体的幸福感。第三冥想反驳了一些旧思想,包括幸福取决于天生条件和早期经历等不可改变的因素。第四冥想中解说了有关突破内心自我限制的方法,从而帮助我们获得更大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第五冥想提供了一些需要我们反思的内容,我们可以据此来进行自我反思,寻找答案。第六冥想指出了一个最普遍的幸福障碍,即时间压力--人们总是企图将越来越多的事情在越来越少的时间内做完,这严重地破坏了我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