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透析克隆幸福的DNA:幸福的方法》
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选择机器。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所关心的并不只是我们内在的感受。很少有人认为只有自己的感觉才重要。除了想体验快乐外,还希望周围环境与我们的感受是一致的。所以幸福绝不仅仅是愉悦的情绪体验。 不管是通过机器还是通过毒品来逃避情感,都是生活在谎言中。在机器所能提供虚假的缔造世界和平的成就感,和简简单单但却真实地帮助他人的感觉两者中,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就好像有一个内在的机制告诉我们:幸福不只是快感,我们需要这愉悦感的来源是有意义的。我们要证实我们的行为确实能够改变世界,而不只是主观感觉如此。 就感情上来说,人类和动物并无太大的区别,像黑猩猩这种智商比较高的动物,它们的感情与人类其实是很接近的。如果没有感情的话(对动物来说可能用"感觉"会比较合适),我们将会丧失所有的动力,生命将无法维持下去。在没有感情或感觉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像那机器人一样将变得麻木。 我们在情绪的感知能力上与动物类似,但有本质的不同。比如人类可以反思情感产生的原因,这是与其他动物的巨大差异。我们有能力去反思我们的感觉、想法以及行为,我们有能力清楚地感知我们的意识和经历。 人类和动物的另一区别是,人类是有灵性的。在牛津英文辞典里,称灵性为"真切的感受到事件的意义"。动物无法去过有灵性的生活,它们行为的意义只限于追求满足和逃避痛苦。
![第26节:解析幸福--幸福的人不必当总统或亿万富翁(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42688717444.jpeg)
当想到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经常谈到目标感,却忽略目标感其实比设定目标更重要。当然,有目标或者实现目标并不一定保证我们能感受到生存的意义。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让我们从内心感到有意义的目标。 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比如得到好成绩、买大房子,当这一切实现后我们仍然可能感到空虚。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其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去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当我们有这种目标感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的呼唤",即使命感。就像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所说,"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