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智大勇领导智慧:非常时期非常领导》
1.13 从快公司到“韧”公司 在《当代经理人》杂志的访谈中,我谈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经济震荡时期,中国式快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认为,近30年来,中国公司发展迅速主要是得益于国家政策。油价非常低,电价非常低,地价非常低,劳动力的价格非常低,利率非常低,汇率也非常低,这些低成本加上国际的大环境造就了目前中国公司的快增长。 ※ 快公司得益于消费者不成熟 快速发展的公司,向上说,原因有国家政策、环境等,是赢在起点;向下说,是赢在终端。为什么中国的技术不发达,但是有一些行业比国外还发达,比方说互联网行业,这得益于终端,就是消费者的不成熟。 因为中国人不成熟,所以才有大量的消费。当他成熟了的时候,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消费了。比方说“超女”这个现象,在美国、英国是不会出现的,因为他们的消费者很成熟。 中国消费者不成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基于消费者的“消费饥渴”。打开窗子能欣赏到外面的东西,人家的窗子打开了多年,消费者可以辨别是好的东西还是坏的东西。我们就像刚刚打开了窗子的孩子,看外面什么都好,其实都是他没有看到过的原因。 这个“消费饥渴”是催生这些快速增长企业的原因。目前保健品市场的成熟,就是因为多年来我们没注重身体健康,所以现在要补啊,从开始的“三株口服液”到现在的“黄金搭档”都是这样。 然而,我们平常说“跑得快摔得惨”, 一句话就道明了一个问题——速度之伤。 ※ 速度之伤
![第43节:从快公司到“韧”公司(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34144656919.jpeg)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爆发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大跃进”。纵观10年,中国乳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其中,顶级品牌“蒙牛”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真正的“猛牛”: 1999年初创时,蒙牛一文不名,名列中国乳业第1116位; 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0.37亿元,同业排名第119位; 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同业排名第11位;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2.14亿元,同业排名第2位; 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13.18亿元,同业排名第1位。 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就是一头疯跑的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在蒙牛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发现了这个市场商机的其他品牌也都纷纷行动起来,伊利、三鹿、圣元、完达山等也都来分一杯羹,加入到迅猛发展的队列中。10年来,中国乳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于是,乳业出现了令人惊叹的现象:蒙牛9年增长了500倍,伊利7年增长了近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