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智大勇领导智慧:非常时期非常领导》
从表面上看,“奶粉事件”的罪魁祸首是三聚氰胺;然而,从本质上看,迅猛膨胀、盲目求快的企业经营战略才是幕后凶手。中国乳业的领导人似乎都忘了老祖宗的忠告“欲速则不达”。不听祖宗言,吃亏在眼前。一场三聚氰胺引发的“奶粉事件”让乳制企业都被速度撞了一下腰,使中国乳业遭受了极大危机。 透过中国乳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这些企业并没有赢在速度上,倒是速度差点儿成了整个行业的“致命伤”。 中国乳业如此,整个中国的企业又何尝不是?中国很多公司发展的特别快,但是倒闭的也特别快。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很多公司连自救的能力都没有了,他们的生存能力为什么这么差?从表面上来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它快速发展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一些企业在出生的那一天,它的基因上就有毛病,就是天生残疾。短期性的、快速增长的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残疾特征。它越疯狂的增长,越不健康,因为销售之后自己也吃了销售的毒药。不但没有治疗,反而以为自己很壮,所以就背负了很重的担子,像一个有心脏病人还在快跑,结果就倒下了。 很多人认为慢了就会死,其实也未必。很多企业走得很稳,它不是高速增长,比方说“迪斯尼”,但它也不会突然死亡,即使死亡也是很慢的。 历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企业发展的速度不能过快。如今,在经济危机下,许多快公司吃到了一味求快的苦果,怎么办?抵御经济寒流的办法就是从快公司到“韧”公司。 ※ 刚柔相济度寒冬
![第44节:从快公司到“韧”公司(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34146974131.jpeg)
面对经济危机,人们都在谈一个字“韧”,所谓的能熬过经济严冬的“韧公司”包含哪些特质呢?其实,“韧”的本质在于刚柔相济。这不只是坚持,本身也有一种弹性在里边。如果把它画出来,就会是一条曲线。一个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会是一个波浪线。一种叫做上升浪,一种叫做下降浪,中间叫做平稳浪。一个企业的韧性就在于:遇到了两极,就抓住时机,趁势而上;如果遇到不利的情况,就积蓄实力,控制速度,限制规模。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其实不用着急,万事总有解决之道。 生存才是硬道理。如果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逆势而上的话,本质上也是顺势。因为在经济危机下,有些行业和产品是逆危机发展的。当企业身处这个行业时,其实还是顺势发展的。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都不在逆危机行业里,那这一阶段,就更应该体现在它的韧性上,要战略收缩。人们更多的是去谈发展,实际上在经济危机下,更重要的是活下来才是硬道理,生存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