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女总裁的商道人生:商界铁娘子董明珠》
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酷暑当头之时每个人都想获得一个清凉世界,中国的空调产业也随之茁壮成长。1992年,这一个里程碑式的年头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空调行业的发展也迎来了高峰。到处都是开发热,各地大量兴建楼堂馆所,中国市场出现了空调应用前所未有的大浪潮,空调销量迅速增长。1996年,全国有18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家企业生产空调,其中广东、江苏、山东、上海的空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进入门槛低、利润丰厚的空调行业承载了许多人成功的梦想。 然而,与这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相反,中国市场已逐渐进入消费主导的过剩时代,制造能力和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如何争取顾客,如何留住顾客的问题令所有企业挠头。价格战,这一伤害所有人的利器首先从家电行业开始被启用,空调当然也不例外。擅于此道的格兰仕电器副总俞尧昌就曾说过:打价格战不是打一天两天能解决问题的,而要五年十年地打下去。于是,一波又一波惨烈的价格战开始轮番上演,每次价格战都是一次残酷的重新洗牌过程。 1996年的中国遭遇"冷夏",华东地区经历了40多天的梅雨期,气温的持续走低使得空调销售放缓。为了在萎缩的市场中争得份额,大批空调产销厂商开始大幅降价,打着"让利不让市场"的旗号开展价格战。但时任格力电器经营部长的董明珠却坚定异常,提出格力空调一分钱也不降。她的理由是:格力一旦降价,一些大经销商就会抢先出货,用低价冲击市场,这将会动摇小经销商对格力的信心。而且低价倾销使得利润下降,会导致服务上打折扣,也会导致消费者的投诉。

此言一出人心浮动。尤其是那些天天在市场一线跑,对竞争对手令人心惊的跳楼价坐立不安的销售人员来说,这简直是自断生路,任务怎么办?市场还要不要?有的经销商扬言:"除非按我说的马上降价,不然格力今年死定了"。 质疑声中,公司总经理朱江洪鲜明表示了对董明珠的支持:"价格太低,专卖店为省钱,难免饮鸩止渴,牺牲安装维修,那么给用户提供的就是劣质产品。我认为,在难以保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地方,格力宁愿让出市场。" 在烽火四起的市场里,格力的经销商和格力一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导致格力开创了年终返利的政策以弥补格力经销商的损失。"冷夏"结束之时,格力宣布拿出1个亿的利润补偿经销商,稳住了军心。而危机中运筹帷幄的董明珠,从此开始真正地受到了业内广泛的尊敬和好评。 经过这个不平凡的夏天,一大批空调品牌虽然靠降价达到销量新高,但却亏损严重,从此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而不降价的格力的销量反而增长了17%,全年销量97万台,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跃居全国首位,并十余年保持这一记录至今,年销售额从2亿达到如今的380亿,稳居全国乃至世界王者之位。真所谓"种瓜得瓜",2001年董明珠升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