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女总裁的商道人生:商界铁娘子董明珠》
从2001年到2004年间,国内空调业的平均利润直线下滑,降幅达50%以上。同期,空调企业的数量却从最高峰时期的400多家减少到不足50家。国内主流品牌一匹空调的价格从2001年的2000多元,到2003年跌破千元,最低至666元。广东的乐华空调甚至打出了"空调白菜价"的口号,结果自己没几年也如同秋天的白菜一样消失在市场上。

对空调企业而言,2004年又是一个市场惨淡的"荒年"。上游原材料成本涨幅高达30%,由此引发的新一轮整合使中小空调生产企业纷纷倒闭,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在空调行业获利空间逐年缩小的大背景下,同行一片哀鸿声中,执掌格力帅印的董明珠力挽狂澜,在产业整体严重下滑的同时带领格力电器取得了17?1%的净利润增长,并把与海尔、科龙等一线空调品牌的差距继续拉大。"格力造"经历了惨烈价格战的洗礼、消费者挑剔眼光的反复审视、国美大卖场的全线封杀,依然笑傲江湖。 2007年以来,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球,国外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多重环境变迁因素打击之下,国内许多家电巨头利润下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但格力电器却依然风光:2007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净利润增长83%;200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51?12亿元,同比增长19?68%;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86?36%。 在巴西、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际市场,格力空调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10%,甚至高达60%。这个从未大声宣告"国际化"的企业不声不响地在数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埋头开拓国际市场。 十多年的迅猛发展,格力电器业绩斐然:从一个当初年产不到2万台的毫不知名的空调小厂,一跃成为今天拥有国内外七大生产基地、员工人数4万人、家用空调年产能力超过1500万台、商用空调年产值达50亿元的知名跨国企业;目前格力电器的净资产达2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约400亿元,连续13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第一。同时,格力电器在技术、营销、服务和管理等创新领域硕果累累,演绎了一个中国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让业界为之动容。 17年来,董明珠带领的格力团队历经商海动荡,在群雄逐鹿、狼烟四起中屡战屡胜,如此的骄人业绩使得董明珠在家电企业云集的浙江慈溪民营企业峰会上自豪声称:"300家慈溪家电生产企业抵不上一个格力。"此言一出,相信台下的当地企业家脸色不会好看。 不能输、不认输的董明珠是可怕的。她不按常理出牌的超前思路和另类做法总是让对手们惶恐。从不付款不发货到"淡季返利"、"年终返利",组建区域性销售公司,与连锁销售巨头叫板,每项创新的营销举措无不使得业界为之哗然。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人有顽强的斗志和执着的精神,对手和朋友都会不约而同地引用同一句话来评价她:董明珠走过的路上都长不出草来。当然口气有异,或曰其霸道,或曰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