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在2012年主要耗煤行业产品中,除化肥产量增幅有所上涨外,其余产品产量增幅均呈现回落态势。同时,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煤炭需求增速继续放缓。根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量19.3亿吨,同比增长1.8%,增速比2012年回落1个百分点,比2011年回落7.6个百分点。 作为能源大市,煤炭在榆林经济发展中所占位置尤为重要。但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与煤炭价格下跌,使得煤炭化工企业面临着双重压力。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榆林如何应对当前煤企面临的困境,加快企业管理转型,助力煤企安全过冬? 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西北政法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刘光岭看来,煤企挑战的外部因素包括政府放弃刺激政策,宏观经济减速,煤炭需求减少,“以及‘调结构、促转型’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直接或间接减少了煤炭需求。” “同时,‘节能减排’任务重、压力大,减少了煤炭消费,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迅速,部分挤压了煤炭需求。”刘光岭表示,国际煤炭价格走低,进口量维持高位,对煤企也构成了压力。 在煤企挑战的内部因素方面,刘光岭认为,主要包括市场预判有误,煤炭产能以及煤炭精深加工产业产能全面过剩;煤炭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加重了困难局面;煤炭企业税费依然较重,困难时期影响凸显;陕西煤企“一体化”建设不足,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和市场控制力较弱,增大了经营难度等因素。 “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挑战背后的机遇所在。”在刘光岭看来,煤企机遇具体来看有三大利好:一是“稳增长”政策和稳定的增长态势,确保煤炭需求维持高位,煤企不必过分悲观;二是“寒冬”给了“弯道超车”的机会,煤企可以借机加快结构调整,加强企业管理改革,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为煤企减负,为轻装前进创造了条件。 据记者了解,陕西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研究出台支持省内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主要有鼓励煤电企业清洁高效就近用煤,推进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建立和谐煤电关系等。 “这都为煤炭企业安然渡过‘寒冬’提供了相当大的助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刘光岭表示。 转型升级良机 “煤炭需求锐减,煤价不断下跌,让不少煤企直观地感到‘冬天’来了。但这正是煤炭生产企业练好内功、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大好时机。”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白永秀称。

他认为,随着国际经济进入调整转型期,当前煤炭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其中资源、生存空间、安全问题越发严重,调整转型、寻找新的增与机遇长点已成为煤企安全过冬的第一要务。 在企业转型中,白永秀认为,除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化的转型尤为重要,只有员工和企业的文化内涵得到提升,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齐捧虎也表示,要建立起企业的凝聚力,将企业打造成一块“顽石”,员工、管理和经营的建设缺一不可,只有让这三方面得以全面提升,才能让企业在困境中寻找到生机。 “榆林煤企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仍要看到许多机遇的存在,这正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好时机。”榆林市市长陆治原表示,学者们通过对当前煤炭市场存在的困难和机遇,如何进行创新转型、技术升级、管理改革的方式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榆林市煤炭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明晰了煤炭市场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