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金融资本的内幕:揭秘高盛》
在所有鼓噪人民币升值的高盛人物中,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最大的当然是高盛出身、2006年7月~2009年1月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亨利o保尔森。2006年12月,在北京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的保尔森对中国领导人说,"人民币更加快速地升值是中国最佳利益所在" ,有利于中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2008年12月初,人民币汇率连续数天走低,引发人们对中国政府是否有意让人民币稍微贬值的讨论。当月5日,保尔森在北京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时警告中国,不要试图扭转自2006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希望人民币以更快的速度升值。2008年以来中国出口减少,导致依靠出口的中国企业大量裁员。保尔森称,中国出口减少、企业因此裁员并非是人民币升值的结果,而是全球性需求减少的结果。回顾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数据,保尔森担任美国财政部长期间,每次访华或者中美商务谈判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增大,似乎已成为一种"惯例"。例如,2008年3月保尔森访问中国前夕,人民币汇率于3月5日创出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 2、别人怎么说? 高盛的老对手摩根士丹利的一贯观点是:人民币应该保持稳定。对人民币问题占有重要话语权的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有两个,一个是其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o罗奇,另一个则是亚太区前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他们所代表的摩根士丹利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也很坚定:升值有损中国经济,人民币绝对不能在外界政治压力下贸然升值。
![中国流布局 第27节:第六章 布局中国(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31767854418.jpeg)
罗奇多次在重要场合传达了摩根士丹利支持人民币抵御政治压力的信息。在2005年5月17日的北京《财富》论坛上,罗奇认为,美国政治受制于选举因素,在国内经济和就业率有压力的情况下,国会议员为取悦选民,将会把压力转嫁到中国身上,"人民币应该保持稳定"。 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其他世界性政治经济要人是怎么看的呢?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o蒙代尔说,保持人民币稳定是明智之举,政府要做的是逐步朝着货币自由兑换的方向发展。升值是一个糟糕的想法,它将加剧而不是防御中国经济的通货紧缩,中国应当吸取日本的教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o罗戈夫说,IMF不会支持要求中国放手让人民币升值的说法,因为此举可能导致其他国家面临风险。 3、中国人民银行怎么做的? 在高盛发表《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外需》的研究报告,预测未来6个月中人民币随时可能升值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汇率调整,人民币汇率升值2%。2006年人民币汇率升值3.25%,2007年升值6.98%,2008年升值12%。如果不是美国金融危机,2008年人民币可能升值15%。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到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高达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