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徐小平帮你设计成功人生:仙人指路》
有人把兴趣爱好当做才能,贸然辞去自己最擅长领域的工作随意改行,虽然尝试不同职业如同神农尝百草一样,但最终却被不熟悉、无经验、缺技能这样的毒草一下子麻翻在失业大道上,然后再走到我的咨询桌前来寻找解药…… 有人把劳动就业当旅游娱乐,认为自己对这份工作不喜欢无激情,于是就可以爱干不干、能少干不多干、能偷懒不勤劳、能恶心不爽快,结果几年下来走到人生十字路口,发现别人都已经突破了职业的终点而自己还停留在起跑线上,甚至奥运结束别人已经功成名就了而自己还没有抵达雅典…… 更多人面对职场各种飘逸的锦旗闪光的金牌完全彻底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也就是说失去了最最重要的人生最高追求和终极理想:从政?从商?搞学术?搞实用?求名还是求利?短跑还是长跑?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左右徘徊、举棋不定、声东击西、一步一个跟头,人生没有了中心价值,没有了根本方向。失去了自我中心…… 我给那些找上门来的读者和学生应有的帮助了吗?也许。

这类的帮助是否能够满足中国社会日益紧迫的需求呢?绝不! 因此,当我看到《哈佛职业生涯设计》得以翻译出版,从专业的角度心里得到了深深的欣慰:虽然中美之间在职业指导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国专家既不能大批量来到中国提供专业服务,中国社会也难以大规模培训我们自己的现代化咨询队伍,至少,我们可以大规模出版美国市场上获得读者认可的专业著作。这样的著作已经引进过不少,但每出版一本书,我们会看到中国市场更多的空白。这样,我们就可望更多的著作能够达到读者手中,成为他们职业发展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哈佛职业生涯设计》作为一本货真价实的好书,对于嗷嗷待哺的职业指导市场来说,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国职业指导的一个空白,回应了一个巨大的需求。我相信读者只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和使用此书,就可以从中获得巨大教益。 获益? 获什么益?……认识你自己! 为什么要认识你自己?使你的职业竞争,能够早获成功,早获金牌。 一个选择了正确职业的姑娘 一个女孩,吉林大学经济系大三年级的高材生,自称读了我很多书,给我写了热情洋溢的读后感,并且还专门来北京见过我。她的志向是做新闻记者。对此我表示坚决支持。我不怕学生想做什么,最怕学生什么都不想做。 十字路口,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在奔向他既定的方向。假如一个人走到你面前问:某某地方怎么走?作为过来之人,你会自豪地告诉他怎么走。但假如一个人来到你面前问:请问我应该去哪里?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